焦点

分类: 幽室微烛 |
图/文/:妙妈
中午吃饭前,妙把我拉到身边,让我跟他并排,面朝客厅的窗户走去,然后他指着窗户,说:你看,从窗户里看到的高楼是不是越来越小?然后我们又往后退,他说:现在看,高楼是不是越来越大。我也挺奇怪的,跟他一起试了几次,确实有这样的感觉。
一般说来,根据远小近大的视觉原理,景物离我们越近,我们会觉得越大,反之,则越小。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情景好像不是这样,为什么呢?
我们是以窗户的边框为视野的范围,窗户就相当于相机的取景框,当我们越靠近窗户,出现在框中的景物就多——我们不仅看到了正前方,也就是焦点位置的那栋高楼,还有附近别的楼房,以及树木,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就会显得越小;当我们远离窗户,框中的的景物渐渐退出,最后只剩焦点位置的高楼,所以就显得很大。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我们深陷一件事情中,往往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这时候,如果置身事外,或者局外人的分析,可能会让我们茅塞顿开。对于身边亲近的人,往往吹毛求疵,不能看到他的闪光点,一次小小的分别,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从而更加珍惜眼前人。
为了看清楚,反而要远离,这样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才会全面客观的出现在思考的范围内。 反之,为了忽视某些事情,可以一头扎进去,让那些阻碍了我们的东西,不再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比如,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事情多,太忙,这时候,即使是减少几件事,也好像没有空闲的时候,那么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的事情更多,这时候,你好像会觉得之前的忙,根本就是不忙。比如,觉得自己手头的书太多,怎么可能读得过来?那么不妨再增加几本,这时候,你根本就没有时候去叹息了。比如,觉得上阅读课消化不了,不是停步不前,而是所有的课程一个不拉都上,你会发现“以课解课”,先前学到东西不知何时,已经内化你认知的一部分。
在有限的空间或时间内,让自己选择更充实,更忙碌的生活,把自己的焦点集中在具体的“做”上,忽视那些内心的疑惑,和患得患失,必能“先事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