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出版人》
(2016-12-23 16:50:58)| 分类: 光影日记、读书笔记 |
书名:出版人——亨利·卢斯和他的美国世纪
进度:第二章 奋斗不息
前一章讲述亨利·卢斯在中国度过的小学阶段,本章讲述十四岁的他回到美国,开始他的中学生涯,直到考入耶鲁的经历。
童年在寄宿学校的经历,让我想起自己的寄宿生活,生活条件差,管理的严格,孤独想家,当然我是在中学才开始寄宿,但是那种同样的感觉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以也会有一些感同身受。也曾和别人讨论过,孩子太小过这种生活的利与弊,基本上我是倾向弊大于利。最大的理由就是孩子会和父母缺少交流。
而在这里,“哈里和父亲之间就已经形成了虽远隔两地却十分亲密的关系”,他们通过大量的书信交往,在信中,哈利毫无拘束的诉说他的心情,甚至抱怨、哀求、夸耀,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书信内容,完整真实的呈现了当时的情景。虽然没有看到父亲回信的内容,但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是,父母给了他完全的接纳,这一点至关重要,关系重于一切。
书信的另一个作用——我觉得——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为他后来在中学阶段担任学校杂志社的工作,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这种书信的沟通一直贯穿到哈里的中学阶段。
在那些独自一人,远离亲人的日子,哈里靠着“他个人理想的驱使”,战胜了一切,“一种不同寻常的追求功名的动力,这种动力贯穿了他的一生”,在学业上他追求领先,并渴望在各方面的出类拔萃,赢得人们的称赞。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上进心吧。凡在各个领域里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不是有着超于常人的坚韧不拔,朝着目标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那么这种影响是父亲给他埋下的种子,他是把父亲在精神领域的矢志不渝,转化成了追求世俗的成功。
“他的世俗野心和父亲自豪、坚定、永不气馁、牺牲自我以利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在他的一生中既是巨大的鞭策,有时巨大的痛苦”这样的上进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他动力的同时,也必然造成了日后的困扰,在他成名以后又有何体现呢?
一个人,既要有进取心,又要懂得该止则止。在一往无前的过程中,也要停下来关照自己的内心。到底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还是孜孜不倦于外界的评介?我们以什么为自己内心的标准,建立自己的三观,不懈怠、不荒芜、有温度地过好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此刻的思考。
前一篇:读书笔记4——《出版人》
后一篇:读书笔记6——《出版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