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4——《出版人》

(2016-12-16 18:29:55)
分类: 光影日记、读书笔记

书名:出版人——亨利·卢斯和他的美国世纪

宗教

作者讲述了16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始末,几次标志性的事件,一批批传教士前仆后继,不断渗入中国这个古老封闭的东方大国。而在英美国家内部,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科学的进步,基督教本身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内部的分裂。然而不变的是信仰所激发的强大力量和热忱,对社会的献身精神。

对基督教的了解仅止于肤浅的看过一边《圣经》,所以搜了搜几个出现的名词:原教旨主义、社会福音运动,其中有些解释比较有意思,引起了一些思考。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如同考古过程,是去挖掘已包含在经典中的真理,而不是去发掘那些不知道的或已经知道的世界”。

(挖掘和发掘的区别。守住自己拥有的,那里有无穷的变化,和可以精进的空间,去发现变幻莫测的背后的“道”,和老子的学说有某些相通,人类的思想还真是万变不离其“道”)

社会福音派神学相信通过宗教信仰可以改造和激发人类,改变现实世界,从而趋向于宗教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的乌托邦

个人与社会乃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这种社会福音观念出发,劳兴布希和其他神学家致力于社会秩序的基督教化,希望基督教的"社会福音"能促使社会建立起正义和道德的秩序

(山姆大叔一贯的对外政策,包括那些拯救世界好莱坞大片,其思想理论的形成,是有历史和宗教渊源的,出发点其实是美好的,建立起正义和道德的秩序。)

讲真,我在这几页里流连了很久,感觉好像有点不分主次的感觉。其实我是想了解信仰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甚至影响下一代。对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以及孩子这一代,可以说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小时候学的那一套价值体系,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土崩瓦解,七零八落,而传统的中华文明精粹已经丢失,外来思潮的舶来品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无论对自己为之坚守的东西,还是对孩子的教育,都缺少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

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来说,要获取这种精神上的支撑,唯有从古代先贤们的哲学理论中去寻找,国学璀璨的思想火花,将会点亮孩子的人生,就像宗教影响哈利的人生。根植于我们这个民族深处的朴素而又博大的思想,才是我们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