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蕉的低语》读书笔记之卷一

(2016-11-04 23:27:55)
分类: 光影日记、读书笔记

《香蕉的低语》读书笔记之卷一

在看完卷一之后,反反复复回过头来看之前的一些章节,特别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中东的战争渊源,又重新找资料温顾了一下,做了一下记录和整理。理清这些背景,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会有一些更深的认识。

关于本书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

由于黎巴嫩特殊的地理位置,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为邻,常常成为巴以双方交战的战场。国内宗教关系错综复杂,基督教和穆斯林势力相持,其他大小派别组织林立。

1975年,黎巴嫩爆发了持续15年的内战。“据说当年,圣母在内战那段最血腥的时期曾背对着这座城市哭泣”,就是指的这场战争。菲丽宾娜的母亲是1979年,也是内战其间来到贝鲁特的。

内战爆发后,首都贝鲁特被分为东西两个区。

父亲的信中提到,基督徒生活在东区,“那是一个玫瑰色的世界”,而在西区,则“战火连天”,沙提亚难民营——菲丽宾娜的父母认识相爱的地方,也是她的出生地,就在这片土地上。

内战结束后,两个区开始互相开放。盖特维山顶的公寓楼是在东区,所以失忆的哈迪,认为仗已经打完了的依据就是:“否则,那些基督徒着允许他这样的什叶派住在贝鲁特东区”

文中提到哈迪,“他必须找到那条将贝鲁特一分为二的绿线。”就是指分割这两个区的一条无人区。“如果他能沿着一条线走,那么他就可以走向过去,走向最近的那段时间,最后找出真相。因为所有的事都才发生不久。他需要一条线——一条可以分割过去和现在、新和旧,一条能够昭示万物起源和终结的线”,

19829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占领贝鲁特,基督教民兵在以色列的支持下血洗贝鲁特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贝鲁特大屠杀。

而父亲的信写在198277,这时候父亲决定把菲丽宾娜送到马尼拉,父亲的感觉是对的,“这里每天都有人死去,仿佛他们的存在就是一个个错误,你那么漂亮,不该成为一个错误”,在那场浩劫中,菲丽宾娜是很难幸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