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香蕉的低语》之1-2

分类: 光影日记、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香蕉的低语》之1-2
这本书的语言叙述很像一个个电影镜头,在前面两章,分别向读者描叙了三个不同时空的场景。
第一个镜头
时间:2000年六月一个周日的早上 地点: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
来自菲律宾马尼拉的年轻女孩菲丽宾娜,在泽娜卜家做女佣,这天早晨被告知不用干活,被邀请坐上女主人邻居——出租车司机纳赛尔——的顺风车,出租车司机在平淡随和的言谈中,却好像有着某种目的。
第一个镜头
时间:晚餐,地点:牛津大学。
一场乏味刻板的学术研讨结束后的晚餐会,来自土耳其的丹妮斯,和伊斯兰教研究中心负责人亨利.史蒂文森,无关痛痒地聊着关于关于宗教信仰的话题,打发无趣的时光。在按部就班的套路中,丹妮斯仿佛与这样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貌合神离。
第三个镜头
通过一封信的叙述,菲丽宾娜的爸爸写给女儿的,对菲丽宾娜的身世大致有了一个了解,菲丽宾娜的爸爸是一个黎巴嫩人,在医院工作,妈妈是来自菲律宾的女佣(后来,女儿也做了和妈妈一样的工作,宿命?)。在爸爸的叙述中,充满了对女儿的爱,而这种爱压抑是在一种无奈和沉痛中,为了让女儿活下来,不得不送往马尼拉。
信中,有逃难中第一次见到妈妈的情景,有沙提亚难民营的场景,有襁褓中的菲丽宾娜。
爸爸应该是很爱妈妈的吧,也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个坚毅的人,爸爸对战争中人的命运的思考,仿佛是一段沉重的旁白。
三个不同时空的镜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等学府里,教授学者们轻描淡写的课题,却是另一片土地上战争的导火索,年轻女孩颠沛流离的命运,似乎是宿命的安排。出现的人物在接下的情节中,在这片不安定的土地上,会有怎样的相遇交错,纠葛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