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樱花祭,春风又流年

(2017-04-23 17:10:30)
标签:

旅游

情感

诗词

图片

文化

分类: 诗词·回归古典

临近清明时节,眼见得是暮春了。这个时节最耀眼的好像是樱花。穿行在小区街道校园,随处可见樱花。樱花很美,繁枝轻盈,嫣然柔质。小区楼下的一树樱花,夜色中在灯光下,晶莹剔透,璨然如雪。时令暮,樱花正片片飞落。友人云,樱花开得轰轰烈烈,却在最缤纷灿烂的时候落得义无反顾。一个月前送别了老父,虽说心理准备很充分,但仍旧失怀数日。三月最大的收获,便是终于整理完成《最后的绝代风华》,十多天前交付给了出版社。许是因为自然人生的感触吧,为风华绝代写一篇《题记》,谈的最多的是精神世界的寄寓。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3420c3kc3sskpaphcssc.jpg

[天上有飞仙,仙境长安乐]2017.03.05.

《古诗十九首》中有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真的摆脱了尘世苦难,也许是一种永恒的快乐。七日已过,冀在天之灵祥和。兹依秦观《千秋岁》原韵,作归仙词一首: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3652x16xmsi5f5z26i5i.jpg

        《千秋岁》


    九霄云外,应是春寒退。

    柳飞絮,琼花碎。

    朝晖清露酒,虹影飘罗带。

    归天阙,晏然欢笑长相对。


    尘世疏嘉会,舛命同华盖。

    游仙境,何须在。

    别来都忘却,从此流年改。

    休思忆,东风有意连沧海。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3810lnkmvkakaueolaov.jpg

[春日轻阴步韵三王不可无诗]2017.03.12.

静静地享受没有干扰的看书写作,然后趁着阳光在河边走路。春风吹拂,柳丝新绿,各色的花儿开了。沿余杭塘河一路向西几公里,许多不知名的新建筑,扩张着城西的半径。一片壮观的产业园,一大群错落有致的建筑,竟然不知道什么归属,那规模宛然阿里巴巴。问之道是节能公司的产业园。朋友说我们老了,这些属于更年轻的创业者们。收拾了纷纭的心情,依旧用春风诗意建构一个形上世界。适读帖《人间尤物是青衣》,便见有友人发月湖雀柳及茅埠细柳晨影,思及唐人春日杨柳之诗,长安西向阳关外,渭水长河连客舍。权借友人光影,踏王维《渭城曲》、王昌龄《春怨》及王之涣《凉州词》韵成绝句三首: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3904vavntrwlpra4rqp6.jpg

 

月湖晓色净无尘,烟笼轻阴柳色新。

一袭青衣谁记取,柔枝雀唱岸边人。

浮云一抹岂言愁,漫道轻烟独倚楼。

细柳春风无限意,诗书半卷笑王侯。

娉婷柳色有无间,茅埠空濛看远山。

莫道吴门湖水碧,长安望断是秦关。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3938yaaej9g8eaftfdjd.jpg

[整理已费神,佚文复又得]2017.03.17.

《最后的绝代风华》,总为六编约108篇。原以为已经集齐文稿,不料又发现几篇早年发表散失的文章。写唐初虞世南及宋人吴涛的两篇小文,原本适合放在[诗与思]集子中,现在只好附录置于此。另有两篇论文,[国殇研究叙说]及[历史的观念与方志的编撰],颇觉难以录入。年轻时真能写啊,友人嘱我写方志文章,恰读黑格尔及科林伍德史学理论书,便因此作了这么篇文章。记得文章发表后,收到某出版社约稿,谓看法颇有新意可备一说。今日检索,果然见有上世纪方志争鸣论集中提及此文。谁知俺只是打酱油滴。拟再作一篇《题记》,开篇可引卫洗马初欲渡江,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4154f834gf0t23wv280j.jpg

[二十五年重来神秘核电园区]2017.03.18.

昨日一行赴秦山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引来更多警醒,蒙核电站寿总接待,挂着胸牌磁卡密码,穿五道检口进入核电中控室。此番方知中国核电后发而更安全可靠。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第一次大概是25年前,那时候我是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年轻教师,兼任了部门工会主席,组织老师来这里活动。那时候中文系有教师将近百人,活动前我提前去那边联系探路。往事历历,现在有些想起了,我的海盐同学曹必英和徐敏曾来探望全系老师,甚至记起来核电站年轻的工作人员好像叫王怡红,还曾联系参加我们的成人教育。往事如烟,昔日样貌难觅,但在那个金字塔状展馆外面,情景回忆突然涌现。工作人员告知,这个建筑几次重修,都保持了这个外观。归来感而有赋: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4429k1tggf91xiqt2sct.jpg

隐约秦山寻旧迹,依稀别梦觅身姿。

风华不待清颜老,岁月长怀日影迟。

二十五年追往事,三千弱水写离诗。

归来却道垂云晚,沧海平生若有思。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505111zmkysr3a3bkkto.jpg

[春分有雨午间看尽校园花]2017.03.20.

清晨醒来知今日春分,窗外细雨,天色显得有些暗。双休欲为绝代风华写篇[题记],竟然思想集中不起来,意思有了却没想好该如何开篇,文章的起句格外重要。写世说卫洗马初渡江,写梁书范缜传人生譬如一树花,写宗教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有文章讲唐宋以后,尤其经明清两代,中国人精神风貌越来越猥琐。联想到那个注重性情和精神价值的时代,大道式微已沉沦,江左何人寄玄思?寄诗一首: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5128w19z177749tbw2lh.jpg

梦醒罗窗晓色迟,春分细雨海棠枝。

花心羞怯薄寒日,绿叶潆洄碧水时。

舒卷一编堪绝代,赋诗半阕略游移。

清风朗月人归后,江左玄思便委蕤。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4833rvt90g8e0qgv00g8.jpg

[这么篇小文章竟然憋了好两天]2017.03.23.

终于为《最后的绝代风华》写了一篇小序,前几天总是进入不了写作心境。上午觉得再不写完似乎心不宁静,于是便写完了。下午系里老师活动,龙坞喝新茶谈专业。昨天清早看友人所拍照片,想到春雨即将清明时节,随手写了几行五言落红绝句《题湘君落红照》:

雨润清明近,晨趋见落红。

惜春行步早,却怪夜来风。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30238jpchxvvo137j37u4.jpg

[穿过慈母桥的茶文化]

出城不远就是龙坞,在我少年时徒步路过的不远处,有一个慈母桥村。村名有来历,万亩茶园,四围山色中。龙坞女儿鲁冰花,在这里开创她的茶文化事业。清清溪水穿村而过,慈母桥就在溪上,这座始于明代的古桥,说的是那时有个穷孩子,每天念书母亲早晚都背他过村溪。孩子刻苦奋发,万历年间中进士,后为司农少卿。为报答母恩桑梓,在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名之慈母桥。溪水清澈,从上游白龙潭留来,然后汇入钱塘江。溪崖之上,是一长排明代古松,古老的崖壁和古松一起,诉说着沧桑的记忆。嫩嫩的茶宝宝新芽初露,这就是明前茶,要50000株嫩芽才能炒出一斤茶,五万株就是这一筐,难怪明前茶如此珍贵。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541131otuz1c0o3gglb1.jpg

[当时年少春衫薄,又两篇佚文]2017.03.24.

先是3月17日偶然见早期轶文,略知少年意。如果不是浙江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我一点都记不起26年前还发表过这样两篇文章,是写吴汝纶的《送萧渠清序》和易顺鼎的《哭庵传》。日前友人聚餐,但谓人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怀,年轻时都有过恢宏志向。检读旧文,忆昔少年,挥笔而就,文不加点,评说之间,略或自况。文中谓为政者三,又有指点未及渊明之末,不亦当时之情怀乎?这两篇文章正可录入绝代风华中。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25525yustytexkxuakfea.jpg

不料数字图书馆不断有早年佚文出来。又发现早年有写宋人刘子翚诗作的两篇文章,这些原本都是要收入诗与思的,现在如何是好?遥想当年也是小女子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光了头发。住在杭大校内筒子楼中,学校门口便是道古桥,整天价就是读书,闻说约稿作文,摊开那400格的稿纸,写好交出从不留底稿。不料文章发出时人已下海,总以为此生再也不会玩这些了。不想年齿渐老又回归,幸有信息技术发展,今日也能不忘初心。此刻联想到唐人韦庄的一首小词: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此调《菩萨蛮》虽小令,但却是四转韵,写来并不容易,且随手次韵一个。词出见有原杭州大学中文系老同事追步,遂用前韵再叠一阕。我早年读书时候,杭州大学中文系在西溪河下之上宁桥。留校执教住在筒子楼,学校门外即是道古桥。如今物是人非,以兹感叹春风流年。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30030u6pp65p15f53me2i.jpg

        《菩萨蛮》二首


            其一

   当年著论惟欢乐,青春只道声名薄。

   门对道古桥,文章随手招。


   狂歌平仄曲,筒子楼中宿。

   秋雨落花枝,春风难再归。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30116mj3typo884jj1g8s.jpg

            其二

   年华渐老还寻乐,红尘自古人情薄。

   风雨上宁桥,曾经相唤招。


   礼堂听俚曲,歌罢楼前宿。

   老树又新枝,当时人不归。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30205vwfvdvvdllv7nxvl.jpg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703/29/130208yzfsy0118w9k1ygb.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