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栖溪阁
栖溪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76
  • 关注人气:10,5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填补我们渐渐赤贫的精神?

(2011-08-09 14:16:40)
标签:

财经

分类: 生活·校园内外
   这是对北岛的一点小小引申。就在前两天刚刚结束的香港书会上,这位已经处于“半隐居”状态的诗人,在与读者的交流中,缓缓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看法,我从他的访谈中读出了这么一层意思。北岛在我这一辈人的心中,是作为一个偶像而存在的,这位曾经历过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活,做过六年混凝土工、五年铁匠的诗人,当年与一群知识青年被抛到社会底层。正是那种艰难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使其开始反省,并对生活甚至是对语言变得敏感。
   我想到就在昨晚吃饭的时候,还讲起就在毛去世的那一年,自己还不满16周岁便去了农村,其时县里正学习红旗渠,在深沟里穿凿大山开挖隧道。那时候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腋下着一袋水泥手上提着一盏油灯,连轴转一干就是60小时。后来又去铁路上干临时工,是养路工经常要单肩扛起一根柏油枕木,夜阑人静有一种被埋没的痛苦吞噬着心灵……那样的岁月直到1977年高考。艰苦磨练意志,更早一些年曾想到过,人的一生吃过这样的苦,大概没什么苦不能吃吧。我说道这些磨练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影响,也许正是这些经历,造就了后来在文字表达中自然而然的,会流露出一些散淡简远的轻松。
   北岛说:“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对于诗人来说,困难的是如何保持和生活的距离。”“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拥有三五套房子,甚至是大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从未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而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数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象的作品吗?”在北岛的假设中,安居乐业与伟大的作品两者似乎就如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所以他认为:可怕的不是苦难与失败,而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他认为比起生活的动荡与漂泊,精神赤贫才是最大的危机。
   其实北岛所说的并不是新鲜原创,因为古人早就说过这些。司马迁《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后来到唐代韩愈说:“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音易好。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 (《荆潭唱和诗序》),一直到现代人说“悲愤出诗人”,也都是这个意思。但是在商业经济日渐发达,和物质主义的不断侵蚀中,真的还有这样的写作追求吗?何独文坛乃至整个社会人声鼎沸,喧嚣四起,娱乐化、商业化与写作渐渐关系密切。世俗的高频率曝光与出镜,与虚荣的粉丝成群都在背离古往今来伟大作品的写作背景,所以北岛直言“粉丝是商业化的阴谋”。他把粉丝现象比做“小邪教”,认为其中“充满了煽动性与蛊惑色彩。教主就是作者,骗钱、骗色,教徒,就是粉丝,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安慰”。“这本来是娱乐圈的事,现在扩展到文学界和文化界,这和我们整个文化的低幼化倾向有关”。“低幼化”的后果与表现是:“作家不再引导读者,而是一再的降低写作水准和标准,为了迎合更多的读者。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由于作家与读者形成的共谋关系,导致我们的文化(严肃、娱乐)都不断的粗鄙化、泡沫化”。
   北岛是犀利的,他的批判精神具有一种寒江独钓般的绝世独立感。然而问题是,追求快乐和充实的物质与心灵满足,已经成为人类的本性。当人们在充裕的物质环境中,悠游自得地喝着咖啡,从容安逸地欣赏着风花雪月时,人的精神会不会也渐渐趋于贫乏?更何况那些陷入狗苟蝇营尔虞我诈的名缰利锁之中,内心被物欲和权欲彻底充满,哪里还能有一些些的留白来作为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空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