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关于网络的事情值得关注,一个是昨天由中国政府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一个是再前一天的关于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终于通过并即将展开。前一个文件表示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也表示中国坚持管理互联网,强调其互联网主权应该受到尊重与维护。后面一个关于三网融合的文件,其实是长久以来不同主管部门,主要是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博弈平衡的结果,最后无非是广电控制内容,电信控制技术。
对于前一个报告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些数字:1997年至2009年,中国投资4亿3000万元人民币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826万7000公里。至今中国99.3%的乡镇和91.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3G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反思:比起这么巨大的结果来,4.6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几乎赶不上上海世博一个大场馆。看来政府以后多投一些这个,比他多浪费钱搞其他基础建设的投入产出比肯定要高。)另外,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网民达到2亿3300万人。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国家并努力在未来5年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5%。与此同时中国网上交流活跃,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亿2000万个博客用户。抽样统计显示,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言。(这个数据表明,网络已经给接近1/3的人提供了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如果考虑到网络使用者的文化和年龄构成,几乎可以说超过70%的中国社会中坚阶层都是网民,在某种意义上网络和网民更加具有社会引导意义。)
由此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网络信息民主正在推动社会民主。这一点几乎不需要怎么举例说明,尽管政府表明要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互联网,“主张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遏制违法信息传播,遏制违法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的危害。但是网络毕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和公共沟通平台。网络如潮,还像是大禹他爹鲧那样采取堵的方式,似乎不会有好结果的。在这样的趋势下,网络通过信息民主将必然促成社会民主。
回来再说三网融合的事情。这件事情长期在中国都是难产,半个多月前某一天吃饭间我请教坐在旁边的省广电局长对“三网融合”的看法,他说三网融合其实只是“二网”,广电网和电信网。此话一出突然颇觉恍然大悟之感,互联网其实不存在融合的问题,说穿了所谓融合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只是一种管理部门的利益博弈。电信经过10多年的行业整合之后,虽然仍旧几家垄断但是毕竟市场化了,而广电则一直是由宣传部主导的,不但在渠道上高度垄断而且在内容上高度控制。正因为这样连IPTV这样的简单模式,由于广电自身的技术和市场适应能力不足也很难顺利推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局长虽然是广电的但却思想很开通的讲到,这种分割实际上是没有考虑到技术和社会发展要求。
由此想到了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三网融合推进中间的艰难,就在于代表管理者利益的政策,与代表社会公众需求的市场和技术发展在进行博弈。当网络作为一种技术进步汇入社会进步和市场化的大潮中的时候,我们的管理部门竟然还可以这样冠冕堂皇的阻碍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这种漠视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的行为,要给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百姓造成多少恶劣后果增加多少成本啊?比如今天我们家庭里必须上网一条线,看电视另一条线,我们想看数字电视还要装一个什么劳什子的落后的“机顶盒”。当网络已经覆盖到整个家庭时候,仅仅是由于两个部门的利益博弈,导致了在家里不到50米的终端却无法融合。广电部门的尚方宝剑是“内容控制”,内容控制其实也就与网络的“河蟹”管理如出一辙。但可悲的就在于当两家在争夺的时候,只考虑到自己的权力,却全然不顾终端也就是用户消费者的权力,简单地说也就是管理部门忽略了人民的权力,这正是管理部门的可悲所在。联想到教育主管部门的种种恶行,你这些什么部长局长处长办事员的,哪个不是大学教授培养出来的?末了还老是显得你比教授们更加有教育水平一样,搞出无数的条条框框表格的让你填。昨天看见一个要上传本科论文的说明书就是8页,还正反面打印,这么复杂你不是诚心折腾老师吗?一个本科生的论文,除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之外还有一大堆什么破玩意,后面要有指导老师意见、评阅老师意见、答辩小组意见、学院答辩委员会意见,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我指导10个本科生,因为除了评阅之外其他几个负责的都是我,于是这10个就都我一个人签名了。想到早些年自己读书时候写论文,400格稿纸写了10多页那时候也没有电脑,论文从观点到文字都是自己原创,指导教授写了一个不到200字段评语就完了。论文不就是要写一篇像样的文章吗,你搞那么多花样消耗老师精力,还不信任的威胁要检查老师,你这不是诚心找麻烦吗?教育质量差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人和这么一个管理制度!
由此想到了第三点:在这样一种民主和市场不可阻挡的趋势下,这种漠视终端漠视市场漠视民主(在高校就是漠视教学主体老师)的行为,还能持续多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