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院士的认真令人肃然起敬

(2008-06-22 21:55:32)
标签:

李小文

杜牧

遣怀

肠断

蒋礼鸿

杂谈

分类: 诗词·回归古典

    前面一篇文章大学老师授课与大学生听课中讲到了大学时候听蒋礼鸿先生讲杜牧《遣怀》诗中“楚腰纤细掌中轻”,当为“楚腰肠断掌中轻”。随后解说道:我依然认为“楚腰纤细”要比“楚腰肠断”更加入诗,杜牧写诗就应该用“纤细”而不用“肠断”,虽然典故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断肠”云云。这篇文章我同样发在了自己在《科学网》的博客上。

   文章发出次日,即看到有评论曰“请教”:典故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断肠”。能提示一下出处吗?我随手回复:此事先秦典籍多有记载,如《战国策》、《墨子》等,后世更多。次日再看评论,又有“再请教”:那些书好像我也看过。只知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之类的话。第一次听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断肠”。用减食来减肥,饿死,可以理解。用束腰而致断肠,难理解。原本是随手写的文字,但是这么一来就不敢怠慢了,查找文献发现自己确有疏忽,于是只好老老实实的回复:

    楼上所言极是,先秦典故只说“饿死”未言“断肠”。全唐诗“楚腰肠断掌中轻”,与寻常“楚腰纤细”异文,当年蒋礼鸿先生确曾课堂考证应为“肠断”。因为我对文字训诂不感兴趣,加之后来专业营销广告,所以不记得先生所说来龙去脉了。我想蒋先生的论著里或许会谈到这个问题,有机会我问一下当年感兴趣的同学或可作答。据查,关于“肠断”的理解,唐宋以降,“断肠”又常常被用作“可爱”诠解。蒋礼鸿先生总结说:“伤心、肠断,此愁苦之词,而唐人或以为欢快娱情解。……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韦庄《丙辰年漉洲逢寒食城外醉吟》:‘雕阴寒食足游人,金风罗衣湿麝熏。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所咏固皆欢快娱情之物与事也。昧者不知,则改牧之肠断为纤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所引固不尔也。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表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前二句写春柳之敷荣,后二句写春柳之凋悴。乐游句与李白诗‘桃李断肠’何异!”(蒋礼鸿《怀任斋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页65)可见,“断肠”可以反训,解作“可爱”。

    用自己不感兴趣文字训诂之学解释,显然是对不知其然的一种自我辩解和开脱。不过最令人值得反省的还是那位提出问题的,我从他的博客上发现提问题的原来是遥感研究专家李小文院士。虽然对李院士的研究领域一无所知,但是却知道他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在李小文院士的问题中,感受到一流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对问题本原的探究精神。我一向以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自许,自以为对诗词颇能感悟,然而“肠断”一句出典的追究,却暴露出一种专业的粗疏和浅尝辄止。

   感谢李小文院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