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待,一年又一年。南宋蒋捷尝作虞美人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雁断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滴雨到天明。”颇有流年暗换、写尽人生变迁之意。
年轻时候曾闻某著名教授自谓:“少年好色,中年好名,老年好权。”当时甚感惊讶,人情虚伪,彼能如此坦言,实属不易。观其人生轨迹,也大抵如此,不由得不慨然赞叹。记得那时自己也曾心下为此解释,大意似乎是:向来人生青春,歌德所谓“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待到中年之际却是无法摆脱世俗,难免要追逐人生名利、学术功名;年岁渐老,虽然激情平息创造动力衰落,那时候把握一些权力,既是老马识途发挥余热,也是为老来依靠之计。
少年最是好梦。闲来却是一番记忆,人生少年每每狂放,也曾见侠骨柔情,记忆中却拈来旧词聊且为述。明日有大学同学相约,与早已退休当年班主任后来也是母校副校长一聚,不免想起大学毕业之时,自觉分配寥落也曾有诗相赠友人。前几日与诗人朋友谈及此律,诗人以为也是好诗。姑且录于博客:
挥泪曾经唱大风,衣袂一诀叹身轻。
浮云千里游子意,落日一抹故人情。
聊发清商吹落月,更看丈夫起江东。
貂裘季子今犹健,还共使君论英雄。
年轻时喜好词间有所作,律诗则有所不及。只是这首七言律诗值22岁大学毕业时,随意写来寄与北大友人。岁月荏苒多少年却颇为得意,自以为可算得直抒胸臆,了无阻挡。于中几乎句句用典,可以看出当时学习古人痕迹。所用之典略为解释:第一句“大风”显然借用刘邦大风歌以寄豪兴;次句“衣袂一诀”暗用古诗以李陵苏武事,寓故人相别;三、四两句“浮云落日”,套用李白原句却以“千里”“一抹”点化,自以为有如王维用叠词点化“漠漠水田飞白鹭,荫荫夏木啭黄鹂”之妙;第五句“清商落月”,取乐府歌曲名托言心事;六句用渔父谓项羽江东再起事;七句是说苏秦匹马貂裘曾经潦倒,依然满怀大志;最后收束自然豪气万端,是说他日定与友人相逢,只若曹刘,青梅煮酒,指点天下英雄。此诗虽多用典,但流笔自然,起承转合,颇有章法。写罢自以为豪放却不足以展示柔情,于是翻出写情两篇缀于其后,也算是绮丽相间。
第一篇《烟花步李后主虞美人原韵》显然作于观赏烟花时节:
烟花散尽情未了,
心曲知多少。
几欲执手话秋风,
顾盼无奈烟锁回眸中。
娉婷依旧佳人在,
此意何曾改。
秋风十里尽清愁,
缱眷无限钱塘水长流。
又有前词一首,不着词牌,惟喜抑扬之气,故寄意长短句:
犹记惊鸿一瞥,
凝眸处、春云淡淡,秋波渺渺。
悄然一别,梦魂远、浑若万水千山。
从此却费思量,月色如水,眉头心上。
想佳人、此时回眸,天涯一样闲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