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娱乐·野鹤闲云 |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气突然阴了下来。夏日的黄昏,一改往日的烦躁和干热,风也变得凉爽爽的了。一种对自然的渴望陡然从心底升起,很想去看看山看看水,想在青山绿水的眷顾中任意闲适。约了两个弟子,既是谈文章更是悠闲自适容余漫步。很自然的联想到孔子追慕不已的生活理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杭州真是一个颐养性情的地方。从环西湖的任何一个方位望出去,都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尤其暮色降临时候站在茅家埠一带,目光从水面掠过,远处的山峦在夜色里朦朦胧胧,看上去就像是淡淡的水墨画一样。杭州的山与别处不同,既不显得突兀高耸,也没有什么盘亘连绵,远看没有那种崇高的压迫感,抵近可以举足随意登攀,所以它特别招人喜欢。杭州的水也是这样,清秀逶迤透露出江南特有的灵气,那种随意自然之中充满了亲和力。以前常常痴心妄想,要是能这样拥居山水一方,流连光景友朋高谈,那可真是人生的极致。同行弟子有感叹,以后有钱了就喜欢住在这些地方。没想到年轻人也有此想法,看来人都有一种远离喧嚣的渴望,未必都是趋慕都市的繁华。
也许这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掩藏着那种淡泊宁静的追求。只不过这种内心的渴望,常常要被世俗的追求所湮没而已。就像是孔子,多少年在来人们的印象里,那种坚持自己的社会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精神,让人感觉孔子总不像庄子那样超脱潇洒。也许这是没有体悟到孔子本心深处,前面提到的那种暮春气象,不正是透露出孔子内心的超脱渴望吗?其实这正是人类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在庄子的著作里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游”。所谓游就是一种自在逍遥于万物之中的精神状态,是人的精神世界摆脱一切羁绊之后,与自然冥合所到达的充分自由和彻底解放。在庄子那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有一种“物化”形式,就像《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那样,“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骤与。”
其实这种景象不惟庄子期待,大凡人都有此想法。请看瑞士诗人阿米尔1853年4月28日的日记:“现在又一次享受到过去曾经享受过的最不可思议的幻想。例如,早上坐在芬西尼城的废墟之中的时候,在拉菲之上的山中,当正午的阳光下,横在一株树下,忽然一个蝴蝶飞来的时候;又某夜在北海岸边,看到横空的天河之星的时候。在这些宇宙之梦中,人把世界含蕴在自己的胸中,这是圣地的瞬间,是恍惚的时间。心完全沉醉在静的陶醉中。”
说得多好,也很实在。那意思是说,人都有这种追求,但是却很难真正获得这种理想。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无非是经常创造出这种美妙瞬间,让自己的心灵能够获得短暂的自由。也许这个夏日夜晚的宁静,就是在挑起人内心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