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硕士生成了我的“博导”

(2006-04-05 21:57:29)
分类: 生活·校园内外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多年以来已经形成的累积型知识增长方式,似乎已经开始让位于替代型知识增长方式,而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革命无疑促进了这种知识革命的代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种知识的革命,弟子也就完全可能一转身就成了师傅。

就说这网络技术传播吧。且不说3年前我还是个十足的网盲,就是这两年运用网络也只限于收发邮件、看看网页什么的。大约就在一个多月前有弟子疏梅向我游说博客,因为专业需要抱着尝试互动媒体的初衷,也在新浪网上建了一个博客。搞学术的人有时候难免爱钻牛角尖,一开始心里总在嘀咕:这“博客”既被命为“网络日记”,那写博客岂不永远处于二律背反的两难状态?通过日记抒写自我原本是记录自己的心灵,当然有很多属于隐秘;但借助网络平台似乎又有传播需要,这却好像在公开内心世界?将信将疑的就这么“博”了起来,开头两天连自己也觉得没有进入状态,有点进退失据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在弟子们都早已开博,其博客名字也取得很有味道,什么“疏梅喃喃自语”呀,“时光牧童”呀,“清风雅客”呀……,很有80代的风格。看看他们写得也都自然随意,我也就放开了自己。

    这一来倒好,似乎文章信手拈来,每天必要网络写作一番,却也显得随意潇洒起来。说来也怪,原本担心的那个“两难状态”,没有任何着力就自然烟消云散了。连续写了多天,我知道看我博客的大多是我的学生,或者是希望成为我学生的,所以博客不经意间成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当然网络平台即成,传播也就自然没有技术障碍。于是有一天弟子疏梅又告诉我,这博客还有一种升级功能,她劝我升级博客并耐心告诉我升级方法。就在我等待升级的时候,突然发现博客流量大增,却原来那疏梅把一篇文章推荐到新浪博客平台,以至于原本只在小范围出没的博客一下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这就是技术。我又一次想起伟大的麦克卢汉早在近半个世纪之前的天才断言:媒介即信息,一切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新媒体在延伸你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知识,所以你不能奢想自己永远是老师,换一个角度你也是学生。先前文章中曾经提到经济学家杨小凯的话:

       随着分工的演化,每个专家所知道的信息相对于全社会的知识越来越少,信息越来越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中,而市场的功能一方面是促进这种信息的分散化和信息不对称(一种专业产品的买方和卖方对生产过程的知识差别增大),以促进社会获取信息的总能力和增进生产力;享受所有不同的专业信息所带来的生产能力。市场并不是让所有人分享这些信息,而是让人们在不必知道他的专业之外的生产知识时也能享受社会生产力。正因为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能将分散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所以市场所利用的信息比任何专家所知道的信息都多。

    此话说得大有道理。替代型知识增长多半是伴随着信息流量激增而来的,所以老师和学生原本就在教学相长,这也很符合我的整合传播精神:在一个新型互动传播模型中,信源同时也是信宿。就像是摆弄这博客,我的硕士生一下子竟然成了我的“博导”,当然此博导非彼博导,乃是“博客指导”之谓也。“博导”者,疏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