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小吃系列——最爱那口豆汁儿味儿

(2007-02-02 00:14:38)
分类: 我说说
老北京小吃系列——最爱那口豆汁儿味儿
据记载,豆汁儿起源于清朝前期,据说是一家磨绿豆粉的铺子管理不善,馊了一桶豆料,勉强一尝却别有风味,结果歪打正着,发明出了这种极具北京特色的玩意儿。还有一说是,乾隆十八年十月发交内务府的一道谕帖,其内容是:“近日京师新兴豆汁儿一物,已派伊立布(乾隆朝之大臣)检察,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当时内务府大臣)招募制造豆汁儿匠人二三名,派在膳房当差,所有应用器具,准照野意膳房成例办理,并赏给拜唐二缺以专责成”。这道谕帖说明豆汁儿是从乾隆朝开始问世的,至于什么人发明的,就无从查考了。
 
豆汁儿颜色灰绿,浆汁浓醇,味酸微甜。最早的豆汁儿分甜、酸、酸甜三种,当天做成的豆汁儿是甜味,放到第二天,就变成酸甜,第三天则只酸不甜。豆汁儿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老人常讲,看一个人是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只需让他喝一口豆汁儿就一目了然了,若是一口下去眉开眼笑,打心里往外满意地嘘口长气,自然没得说;可若是眉头紧皱,嘴角直咧,甭问,这一准是外乡人,即便户籍上写着北京,那也绝对不是地道的“土著”。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一书的开头也如是说: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对于北京人来说,豆汁儿的魅力远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甚至外乡人根本就不给你描述豆汁儿其味无穷的机会,老远闻着豆汁儿的那股馊腐怪味就早已退避三舍了。
 
我第一次喝豆汁儿是跟姥爷在瓷器口的锦馨豆汁店,不是饭口却也几乎爆满,男女老少,其中不乏帅哥靓妹。热气腾腾的豆汁儿端将上来,辅以金黄酥透的焦圈,外带一小碟拌上辣椒油切得极细的芥疙瘩丝。只见姥爷先是左手端碗吸溜一口豆汁儿,紧接右手起筷往嘴里送上几根咸菜丝,间或再嚼上一口焦圈,神情那叫一个陶醉。看得在一边我也不由得端起碗捏鼻学着姥爷的样子往嘴里送上一口豆汁儿,味道很怪,不想喝第二口,然而却似乎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二口、第三口下肚,我知道,豆汁儿这玩意已经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更是将喝豆汁儿之事描述得淋漓尽致: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二在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
 
关于喝豆汁儿我还听长辈讲过一个笑话,说山东有地方管豆浆叫“豆汁”,(看来少了个儿话音,意思上就差之千里)有位山东人初到北京,看见招牌上写着“豆汁儿”,就进店要了一碗,喝了一口眉头紧皱,勉强咽下去后招手叫来店员很客气地小声说:“这豆汁别卖了,基本上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