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说说 |
电视台关于美食的节目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看似专业性很强的厨师擂台赛,靠“吃”而著名起来的主持人也不在少数。
然而,这些节目究竟是给谁看的呢?我琢磨,真正的厨师一定不是这些节目所关注的收视人群。首先播出时间就和厨师们的作息相悖,我查阅了一下电视报,最晚结束的一档节目在21点,可这时候最早下班的厨师也才有可能刚迈出厨房的门槛;其次,有些节目大概是考虑到收视率,除了业内技师外,还请来娱乐明星当评委,关于这一点我有看法但不想评论,否则此文也会列入涉嫌炒作的范围。
对于厨师擂台赛类的节目,其实厨师们还是很愿意看的,听听专家怎么说,怎么评,对提高厨艺的确会有所帮助,播出日赶上休息的,第二天上班也多了些谈资。学徒小刘就是某电视厨师擂台赛的忠实观众,为此他还特意和别人调换了工休,甚至还买了个笔记本记录。可几次下来,不仅小刘自己烦,我们几个师傅也烦怀了。小刘烦的是节目里一到介绍菜品制作细节的时候肯定一带而过,调料放多少,汁料调配比例之类的一律让观众依自己口味行事,小刘老跟我们嘀咕:就想知道那些比例呢,还不说,白看,啥正经的也没学着。我们烦的是小刘一不懂了就拿着笔记本问我们,要知道那些斤两配方在我们师傅眼里还不是小刘这种初学者该知道的,就算教给他,他也难以正确掌握,所以告诉他不是,不告诉也不是,用循序渐进来推托,还弄得有些不愉快。
那个节目我也看过几期重播,说实话,不看也罢。比我更感同身受的,唯有阿文,因为他参加过那个节目。尽管在我眼里,他是个手艺相当精湛的香港厨师,可谁料他提着12分自信去参赛,第一轮就被淘汰下来。
时隔若干期节目,一个以前的同事给我打电话,告诉那谁谁连拿两期冠军了,要请客呢。放下电话,本想把这一消息告诉阿文,犹豫半天还是放弃了。得冠军的那伙计虽说是挺好的朋友,可手艺实在不敢恭维,我们一起干的时候,他是第三个炒锅,炒菜速度慢不说,炒青菜偶尔都还会过火。后来听说有个店居然要聘他做总厨,在祝贺他的同时,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只是谁都没说出来罢了。
阿文至今也不知道另一个朋友得冠军的事,这与他从此不看美食节目有关。不过,我觉得美食节目还是可以看的,有些也还是比较不错的。对家庭主妇来说算个好帮手;对有志从事烹饪事业的人或是学徒厨师来说,可以借鉴,拿美食节目过渡,才更能体会到厨师的艰辛;对专业厨师,看美食节目万不可较真儿,当娱乐节目看应该还是有些观赏性的。
以上,观点未必准确,请各色电视美食节目勿对号入座。
此文选自即将出版发行的《厨房江湖》一书,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前一篇:If without you
后一篇:静观其变,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