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元骏
胡元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25
  • 关注人气:2,8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春波专访:拄着拐棍还能一起喝酒的朋友

(2006-01-30 23:24:39)
分类: 我说说

李春波专访:拄着拐棍还能一起喝酒的朋友

他是一个歌手90年代初新生代歌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目不暇接中,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他凭一首《小芳》一夜之间走红歌坛,并一举奠定了其独特的地位,同时其首张专辑《小芳》也成了当年影响最大、销量最好的专辑。随后他推出的第二专辑《一封家书》顺理成章地延续了以往的辉煌,使得他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歌手。这两张专辑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亲和力直接刺激并带动了当时的民谣风潮,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了这一风潮中的领军人物。他拥有着相当多的听众,有老人,有学生,有农民,有知识分子,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

 

他就是李春波,一个朴实自然、含蓄深沉,有着平凡的魅力,喜欢以酒会友的东北汉子。

 

第一次喝酒

第一次喝酒,给李春波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外面过春节。 1984年,17岁的李春波带着一把吉它,怀揣80元钱,到北京考文艺团体去了,做为一名乐手,他考取了一个部队的文工团。当时他在外面租的是一间没有电视的房子,恰好赶上过春节,本想回家过年,可没有钱,也不好意思向家人张嘴要,便向家人说了单位春节有演出任务,不能回家过年的谎话,说那些话时心里的滋味现在春波想起来还是酸酸的。过春节那天,李春波为自己买了两袋方便面,一袋腊肠和和一瓶二锅头酒,虽然不会喝酒,可他琢磨也许喝酒喝醉了就能睡着,不用在潮湿阴冷的小屋里孤独的想家了。酒很辣,却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喝,整整一瓶下肚虽然有些晕晕的但还清醒,因为腊肠是生吃的,大年初一起来他就到小卖部找老板质问为什么腊肠过期了还卖,老板一问,才知道他吃的时候没蒸,是生吃的。也就是那一天起,李春波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从吃生腊肠的第二天起,他开始学着做饭,也知道了自己很有酒量,真正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陈酿需要时间考验

这几年,李春波似乎从歌迷的眼中消失了,在媒体上也少有他的消息。直到去年底,随着专辑《楼兰新娘》以及他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女孩别哭》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久违的李春波,依然保留着他的质朴、憨厚、平和、积极向上,并且带给我们了更多的思想。

 

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淡出,用三年时间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导演,的确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提起这些,春波很泰然地说:“人在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会发现自己想要更高的突破,这时候会发现自己需要的能量已经过多的消耗掉了,需要补充,其实做导演也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选择了去导演系学习。一来给自己充电,再者也是换一角度看看这个世界。

 

“至于音乐,它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自然不会舍弃,只是我想给大家的是最好的,不能说脱胎换骨,但必须要做到对以往有所突破,这些我想只有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迸发出一种激情后的升华。《楼兰新娘》之后,我除了写自己的第二部电影的剧本,也在为下一张专辑做准备,目前已经完成了几首歌,感觉还不错,这张专辑应该是从歌词上来说听着好玩,但他是寓意深刻的那种。他融入了更多的思考,且角度更广、更深入、也更具亲切感,从叙述上来说依然简明易懂,所不同的只是在更加口语化的过程中包含了更多的人生哲理。现在做音乐对我来说,不再考虑发行量之类的了,只做自己喜欢的,通常情况下我自己喜欢,大家肯定也会喜欢的。其实说到淡出歌坛,我觉得也不大确切,应该说是一直在等待时机,这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个挑战。无论是写歌还是拍电影,我觉得都象是陈酿的酒,时间是保证他醇香、浓郁的一个先决条件,至于口感嘛,那就要喝的人去评价了。”

 

对酒既爱又恨

     对于酒,李春波说他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酒给他带来了无限快乐,恨的是喝多了的滋味真难受啊。为了保护嗓子,春波现在尽量控制自己喝酒,每天最多一瓶啤酒绝对不越界,也时常喝一些红酒,养养已经溃疡了的胃。

 

可很多时候应酬推不过也是没办法的,尤其是回老家沈阳,沈阳人那热情劲谁都知道,本来开始是两三个人小酌,一会这个朋友一个电话来两个人,一会那个朋友一个电话来三个人,你看吧,,喝到最后竟然能凑两桌,人家来晚了自罚三杯,你不陪一杯说不过去,人家敬你你不喝就更加说不过去,一来二去不多才怪。记得一次酒喝到正浓的时候,春波在电话里引导朋友过来,电话里直问人家,你那白车什么色(SHAI)儿的啊。逗得满桌的人拍着桌子又要罚他三杯。春波坐那还很无辜的解释,我哪说错了,我问他那白车什么色儿的啊,看着他的表情,桌上的人顿时笑翻。还有一次,是小学同学聚会,大家时间最长的有25年没见面了,那叫一个亲,酒喝起来没道理可讲,不喝哪说得过去啊,真应了酒桌上常说的那句话,伤身体也不能伤感情,从晚上6点开始喝,一直喝到了人家卖早点的都出来了,索性一干人等直接又喝豆浆去了 。

 

李春波喜欢喝白酒,但为了保护嗓子他一直克制自己,不过要是朋友来了,那也必定是要破戒的。他说喝白酒不会涨肚,也有那种厚重的感觉,要品,虽然品出来的滋味因人而异,但必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情字,三五朋友一起举杯畅饮,谈心、交流、闲聊,都是很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可以迸发出一些平时状态下无法体现出来的感悟。他说喝酒其实就是喝一种状态,这种状态里也无刻不蕴涵着那个情字。

 

在创作的时候,李春波也喜欢喝点酒,他觉得酒绝对是可以带来灵感的, 就象是灵感的诱发剂,酒能激发出音乐的灵感,音乐同时增添酒的神韵,酒是酣畅的液体,音乐穿梭在精神的深处。说到这,我想起李春波在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唱的那首《边走边唱》,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把《小芳》恰倒好处的溶入到了这首新歌里,的确如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

城市的霓虹在闪亮

咖啡街传来午夜的香

思绪在啤酒中流淌

弹起吉他一起唱呀唱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

 

用新影片给家乡人做下酒菜

刚从沈阳选景回来的李春波告诉笔者,他下个月要在家乡拍摄自己编剧、导演的第二部电影。片名还没有确定下来,故事讲述的也是沈阳人,沈阳的事,特别是演员都用东北话来演出,应该是比较好看。李春波一直认为东北话是用词比较准确的语言,而且透着幽默诙谐,比如“你被确诊了”,“就你这造型”等等,都有着比字面上的本意更加丰富的含义。影片的梗概我再三要求春波还是选择了“保密”,但春波透露说影片是描写小人物,在人物心里上刻画的比较深刻,大意是某人做了好事不乐意让人表扬,从骨子里每个人都是活雷锋,好人好事都是在漫不经心间完成的。你看,不经意间他还是说漏了嘴。

 

“摄制组的人说我这部电影拍完了能把《我的野蛮女友》“干沉”,我想这也是大家对我的一种激励 ,到时候大家就看好吧。影片首映式我一定要在沈阳举办,届时因“非典”原因未能在沈阳公映的“处女作”《女孩别哭》也会一并奉献给家乡的父老,就当作是一道下酒菜,一起痛痛快快的喝它个一醉方休。”李春波自信地说。

 

拄着拐棍还能一起喝酒的朋友

   李春波很看中朋友,他结识的朋友很多,朋友与酒自然是分不开的。有人说酒桌上的朋友有些不牢靠,这一点,春波不十分认同。他说,任何事物都要从两个方面看,好与坏是相应存在的,但不能因为坏就把好全盘否定,反之也是一样。确实有些酒桌上的所谓朋友,比较虚头八脑,或是当你在不得已的应酬中,硬逼着你喝,不喝是绝对甭想办成事的。我也不否认有人怀着功利心与你推杯换盏,就比如你在某个职位上,人家和你怎么喝都可以,可一旦你退了,连理都不理你,可我相信绝大多数还是好的,只要你付出真心,自然会有回报。

   

    李春波说特别希望交到那些到老了拄着拐棍还能在一起喝酒的朋友,那种感觉和“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感觉一样,是男人之间才会有的感觉,你就想吧,那是从心底溢出的舒服,伴着酒香,幸福啊。那种酒,我想怎么喝都不会醉,怎么喝都值得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