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
烧尸庙”远景
参观“烧尸庙”是老头金这次尼泊尔行程中确定的项目。
“烧尸庙”正名为帕斯帕提纳神庙,神庙坐落在加德满都的巴格马蒂河畔,是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寺庙。寺庙修建于公元400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听说去“烧尸庙”参观,随行的领队与驴友都不愿去,汽车开到寺庙的停车场,只有当地的导游与老头金夫妇下了车。下车后,一条不宽的沥青路把我们引到了巴格马蒂河畔,隔着既不宽又不深的河面,神庙烧尸的情景就展现在了眼前。身处其中,并不像象想的那么恐怖,反而会有一种肃穆庄严的仪式氛围弥漫开来。参加葬礼的人们表情严肃,但没有我们通常见到的那种哀嚎和悲痛。也许,在印度教教徒看来,死亡只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除了逝者身下木材燃烧的噼啵声外,甚至听不到诵经的声音。逝者的灵魂在这里随着缕缕青烟升上了天空,留下的骨灰被扫入旁边的巴格马蒂河,骨灰会随着河水流入印度的圣河恒河,从那里回归自然和宇宙,这便是逝者最后的尊严。
这种露天的火葬仪式在尼泊尔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在外国人看来有些惊悚的做法,尼泊尔人却司空见惯。天上的鸟儿依然在附近飞翔,地上的猴子三三两两地在河边溜达,就是小孩子也面无惧色地在近前玩耍。
一座不算太长的桥跨过河面,直通到帕斯帕提纳神庙的门前,把巴格马蒂河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上游的部分是社会地位较高的部族的焚尸地,下游才是一般百姓的终老之地。但所有的地方都是开放式的,并不拒绝无关人员的聚集与观望。

P2
从“烧尸庙”走出的游客

P3
“烧尸庙”的围墙

P4
一座小桥跨越在巴格马蒂河上,将神庙焚尸区分成了两部分

P5
帕斯帕提纳神庙(烧尸庙)全景,庙内只有印度教徒可以入内

P6
社会地位较高部族的焚尸区域

P7
逝者焚烧前的现场
在巴格马蒂河焚尸区的对岸,排列着众多白顶的小塔,询问导游才知道每座塔里供奉着模拟男女生殖器官的信物,这是印度教崇尚性与生命的象征。在巴格马蒂河的两岸,一面是生命的终结,一面是生命的开始,这种生命的轮回与对望,形成了尼泊尔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在巴格马蒂河焚尸区的对岸,还时常可以看见有些像小摊贩样的尼泊尔人,面前摆放着各种器物。问导游才知道,那是帮助人们做祭祀的人(不知如何称呼这种职业的人)。每年逝者的忌日,都会有亲属前来祭祀,祭祀的仪式就在逝者升天的对岸由这些人员帮助完成。遗憾的是,老头金没有见到这种祭祀的过程——一种不同于坟茔前的祭祀方式。

P8 逝者焚烧区域对面整齐排列着的白顶小塔

P9
白顶小塔间的步行台阶

P10
白顶小塔的近景

P11
塔内供奉的信物

P12
河边帮助祭祀的人员
在“烧尸庙,逝者尸体焚烧的过程比较简单,包裹处理后的尸体上撒满鲜花,被安置在已经码放整齐的木材上点火焚烧。但点火是有讲究的,父亲去世是一定要由长子点火,母亲去世要由小儿子点火。点火前,儿子要剃去所有的头发。因此,在印度教徒看来,有没有儿子便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这样的点火,逝者的灵魂才可以很好的升天。
P13
隔岸看到的烧尸现场

P14
亲人们围在焚烧的尸体旁

P15
另一位逝者抬进了烧尸现场

P16
两具尸体在同时焚烧

P17
烧尸现场近景

P18 焚烧后休息的人群与焚烧后遗留的木材

P19
剃去头发的点火人
在“烧尸庙”还能见到很多的苦行僧, 他们在这里修行,也会得到游客的不少小费。老头金见到的苦行僧,大都态度平和友善,穿着色彩艳丽的外衣,脸上画着别致的图案,等待着游客的拍照并索要小费。据说每年尼泊尔及印度都会有苦行僧的节日,很多苦行僧集聚在一起,会是一个宏大的场面。
下面就是在“烧尸庙”见到的苦行僧的一组照片,作为本博的结尾吧!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