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白草畔,这是个即使住在京城多年的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地方。
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2161米。让老头金疑惑的是,那个“畔”字咋就与山峰联系了起来?但那确实是现实的存在。白草畔位于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距北京城区大约120公里的路程,是北京西南第一高峰,也是北京地区唯一能乘车直达2000多米高峰的旅游景点。如果自驾前往,需经京石高速良乡机场站下道后,沿王三路、108国道一路前行,道路在丛山中蜿蜒迂回,地势便逐渐升高,直至景区门口的停车场。
但让人遗憾的是,自驾车的朋友不要想象着自己能将车开到山顶,在这里只能将车存在停车场,然后买好门票换乘景区的电瓶观光车上山。由此出发至山顶还有大约12.5公里的山路,门票60元,电瓶车40元,现役军人、老人儿童可享受相应的优惠,当然还需要另交存车的费用。
白草坪自然风景区有山上八景、山下八景之说,但在老头金看来它的迷人之处就是个“高”字,白草畔高出北京城约有2100米,就是山脚下也比北京城要高出800多米。这一高就高出了凉爽、高出了不同的植物分布、高出了地层的分界,高出了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而对于摄影人来说,关注的却只有奇花、逸峰、云海、林涛、晚霞、日出。但要拍到这些,便只有在山顶上过夜了。老头金一干老人没有野外宿营的条件,于是只好在山顶的旅店借宿,但那里的费用则贵得骇人。在山下100元的标间价格,到了山上就变成了350元(这还是老板的优惠价),而且没有热水和餐饮供应。面对这“独一份”的条件,老人们也只能屈从了,谁让这些人对日落日出有着那么大的兴致呢?后来,与老板好说歹说,争取了每人20元的晚餐,老板则承诺只管吃饱。待开饭时,12个人仅见到了两碗水煮豆角和一锅清汤,那汤喝到尽处竟然见到了一些沉底儿的面疙瘩,有人取笑老板:“想做疙瘩汤就多放些面啊!”但大家心里明白,那汤也许就是民工吃剩的疙瘩汤再加些水也未可知。
相对而言,白草畔山脚下的餐饮及住宿条件还是蛮不错的,沿路有很多农民开设的农家院,既干净又经济。特别是餐桌上大都是自家种的蔬菜,新鲜且便宜。但山下距景区停车场尚有十几公里的山路,到达后还要转乘景区的电瓶车至山顶,算起来就有了三四十公里的路程,加之电瓶车都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这对于拍摄的人来说是极不方便的。
白草畔所处的四马台村,原本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山区,这些年来由于煤炭的开发和挖掘才逐渐富裕,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村里便决定“以黑养绿”,用出产煤炭的钱支持林业的发展,近年来又大力发展了旅游经济,村民大都致富。但旅游开发的前景如何,还要看很多因素相互碰撞的结果了。
登顶白草畔有两个去处,一是大草甸,二是小草甸,这种高山草甸据说在华北地区还比较少见。小草甸就在白草畔的下面,近在咫尺;大草甸却要走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尽管去大草甸的路完全铺建成了木栈道,但台阶做得超高,一路向下的陡坡,很伤害人的膝盖。如果再考虑到近1个小时的爬坡回程,年纪大的游客定会望而却步,即使真的走下来也会感到十分吃力。
听说大草甸的夏天是鲜花满坡,百花争艳,遍地都是自然生长的药材,老头金真想去看一看。但边走边拍中就感到了路途的艰辛,于是决定折返。后来听回来的摄友大呼不值,老头金这才有了些许安慰。不过,白草畔之行还是有所收获,不仅看到了一揽众山小的波澜壮阔,也体验了朝阳喷薄欲出的云蒸霞蔚。站立山顶,极目远眺所带来的那种舒畅的心情,才是此行最好的收获。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