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晨光中苏醒的禾木村
布尔津的禾木是一个离喀纳斯不远的小山村,它有个很别致的雅称,叫做“上帝的最后一块自留地”,由此可见它的原始、神秘和与世隔绝。
禾木村位于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的山间断陷盆地中,地形复杂,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养育着这里的人们。禾木村居住着蒙古人的后裔——图瓦人,据说是当年成吉思汗西征至此遗留下了不少将士,后来逐步建成了现在的村落。如今,村中还居住着部分哈萨克族牧民,大家和睦相处,自食其力,保持着各自的文化和传统。
每到初秋,禾木村便进入了最漂亮的季节。雪山、木屋、炊烟、晨雾,还有金色的白桦林、迷人的日出和绚丽的夕阳都会成为摄影人捕捉的目标。当地图瓦人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和世外桃源般的村景也会引来游客寻幽探奇的脚步。此时的禾木,就像待嫁的新娘,揭开面纱,微含羞涩,但留给人们的确是容光焕发和那笑魇背后的神秘。
老头金到达禾木时,是一个下着太阳雨的傍晚,快速移动的乌云和时隐时现的太阳在相互追逐躲藏,拿不准的却是这群抱兴而来的摄友,不知还要不要到那遥远的观景台上去碰碰运气,因为从驻地到半山腰的观景台还有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老头金也在犹疑,于是就在村子中随走随拍,打探着路径。但多变的天气让随行的摄友们渐渐失去了登高的兴致,大家在禾木河畔驻足,只有老头金跨过了禾木河上一座新修建的桥梁,走进了一片树林之中。那片树林没有一条踩踏清晰的路,这让老头金心里开始发毛,要知道一旦迷路,在野外过夜间的后果很难设想!于是,老头金又不自觉地返回了桥头。此时,太阳却从乌云中钻了出来,这个召唤让老头金不知从哪里来了股勇气,一头又扎进了林子,终于找到了那条上山的栈道,飞快地向山上跑去。
在有限的时间中,没有从容、没有选择,没有脚架,有的只是气喘吁吁。没办法,老头金中只好在半山腰抓紧时间开拍了,利用栈道的扶手稳定相机,老头金就那么咔嚓了几张,太阳也就那么与大家很快地拜拜了!不过,终于如愿留下了禾木夕照的几张照片,尽管不太理想,但毕竟努力过了。于是不敢逗留,赶紧下山,一定要在天黑前穿过那片树林,找到到那座新修的桥……
经这么一通折腾,却也为转天早晨的晨拍探好了道路,创造了条件。老头金走的是一条新路,虽然路途比较陡峭,但路程短,用时少,会让拍摄变得更为主动。
如今,在新疆有图瓦人集中居住的村庄只剩下禾木、白哈巴和喀纳斯三个了,禾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但就拍片而言,白哈巴应当是最理想之地,它原生态的味道更足,景致更集中,人文的色彩也更浓烈一些。但这次老头金与白哈巴擦肩而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篇博文发出后,老同学孙书权到访,特为本博题图照片题诗一首,现转录在此,以示感谢:
题:《晨光中苏醒的禾木村》
溪水闻喧响,
山巅望太阳,
烟岚村落寂,
秋末泛重光。

P2
屋前房后的草地上已是秋色一片

P3
山边图瓦人的木屋宁静而安详

P4
路旁的白桦树在雨后仍显露着深沉的金黄

P5
溪水就在草场上自然地流过

P6
古朴的图瓦人山村尽显原生态味道

P7
金黄色的白桦林明朗而热烈

P8
秋色掩映中的图瓦人木屋

P9
禾木素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P10
树林、牧场、牛羊、木屋是禾木的四大看点

P11
晨雾炊烟给禾木村罩上了一层薄纱,如入仙境

P12
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带来了童话般的神秘色彩

P13
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禾木还在一片静谧中

P14
白桦林的一片金黄托起了禾木秋的灿烂

P15
初升的太阳映出了禾木的辉煌

P16
晨出的牲畜留下的是原始静谧的风光

P17
河川谷地,曾林尽染是禾木的另一番景色

P18
与世隔绝的禾木保留了古突厥时代的很多文化特征

P19
桦树林环抱的禾木村绚丽多彩

P20
哈萨克人的毡房与蒙古包不同的是顶端会开出个天窗

P21
初秋时节,金黄的白桦林映衬着草场木屋

P22
美景中也有生活的印记

P23
夕阳映照下色彩温暖的禾木村

P24
朝阳升起中雾霭朦胧的禾木村

P25
禾木河畔油画样的秋景

P26
涓涓溪流滋润着禾木广袤的牧场

P27 蓝天白云下多彩的桦树林

P28
穿越谷底静静流淌的禾木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