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性”的尴尬

(2012-07-06 19:48:37)
标签:

杂志

稿酬

文化

杂谈

分类: 世事杂评

“公益性”的尴尬

那日,在老头金的博客中看到了这样一个纸条:“您好,我是XX女性杂志的XXX,我们杂志旅游风栏目想刊登您的文章不知是否可以。请与我联系:……(后面留下了手机号和QQ邮箱地址)”

老头金对这条留言并没有特别在意,如今网络上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再加上老头金本来就不熟悉这个杂志,又生出了“女性”二字,便更加不敢随便靠近了。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10多天,一次老头金在翻看另一位博友的留条时,看到这张纸条还静静地等候在那里,于是重读了一遍,感觉除个别字句和标点略有欠缺外,基本还算严肃认真。此时,老头金反倒对自己的漠视有了一种歉疚感:人家那么看重你的文章,你怎么就随便辜负了别人的好心呢?

想到这里,老头金决定还是打个电话问问,无论什么情况,弄明白了总不是坏事。

接电话的就是那位留下纸条的编辑,当老头金说明来意时,她竟一时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赶忙问明了老头金的博客情况,说一会儿会把电话打过来。

老头金对电话那头的“健忘”并不介意,如今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年轻人除工作外要关心的事太多。发达的网络让编辑的组稿变得如此简单:编辑就像一个猎人,在网络这个诺大的猎场中巡游,猎物出现的机会太多了,以至于猎人根本无法记住猎物出没的地点,更何况是10多天前出没过的地方。

就这样,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对方把电话打了过来,说核对了一下,是想要老头金博客中《悉尼·迷人的达令港和悉尼海湾》及《悉尼·歌剧院的故事》两篇文章和其中所有的照片。对于提供文章和照片老头金并没有什么异议,只是想弄清对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刊物?这个刊物是不是靠谱?这才是决定是否供稿的关键。对方似乎不大情愿地做了一下简单介绍,最后留下一句话:“如果不放心,可以到网上去查!”

老头金当然要去查一下,这一查才知道老头金真是孤陋寡闻、坐井观天了!

原来,这本刊物是中华全国妇联主管的国家级刊物,面向海内外发行,采用国际流行16开本,136页全彩印刷,发行量为15万册。喔噻!这样的刊物老头金没有理由不提供支持。

正在高兴的当口,老头金的手机响了,打开来看,是那位编辑发来的短信:“老师您好,我们XX女性杂志上想刊登……两篇博文和照片,公益性,可以吗?您可把照片发到我邮箱……谢谢!XXX” (省略号中内容为博主略)。

其中索要的文章和照片早已在电话中确认了,短信中只有“公益性”三个字分外抢眼。老头金刚才那股子高兴劲儿现在多少打了些折扣,作为一个全球发行的知名刊物,却要走“公益性”道路,的确让人难以理解。

于是,老头金只好抓起手机:“小X吗?短信收到了,别的没有问题,只是我不理解你说的‘公益性’是什么含义?”

X:“……公益性就是公益的嘛……”

老头金:“换句话说,就是你们用稿不付稿酬了,是吗?”

X:“就是的……”

老头金:“你们是经营性期刊吗?”

X:“是啊”

老头金:“经营性期刊是有盈利的,为什么不付稿酬呢?”

X:“……”无语。

老头金:“你们如果是正规的期刊,就应当有个严谨的稿酬规定啊?”

X:“……”还是无语。

沉默了片刻,对方突然说:“那您怎么就不可以公益一次呢?”

听了这话,老头金的心中有些起火,但还是压着性子说:“我把文章、照片发在博客中,可以任意下载、转载已经是公益了,至于稿费本身我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你们作为知名期刊,应当对作者的劳动成果有个起码的尊重吧?”

对方似乎听出了老头金口气的严肃,又是一阵沉默,然后悻悻地说:“这样吧,我们把情况与领导汇报一下,看能不能够申请下稿费来,如可以我们再与您联系……”

通话至此中断。

其实,老头金并不是完全反对公益,但这要看是什么情况。一家老年人期刊也曾向老头金索要过两篇博文,并特别说明没有稿酬。但老头金知道这家期刊虽然采用会员订阅方式,但收取的只是工本费,平时的编辑、组稿、发行等工作完全靠一群热心的人义务帮忙,能为这样的期刊出些力、做些工作老头金不仅心甘情愿也十分荣幸。

而这家知名期刊却不同,采用这种方式组稿,不仅让老头金好感全消,而且也疑窦丛生。于是再去网上查看,才发现这本杂志原来是半月刊,上半月刊由中华妇联的下属机构负责,下半月刊则由某家文化传媒公司运营。再查主要栏目,下半月刊中赫然写着“旅游风”:展现女性在旅游方面的心情、故事及新视点;推介点评风景名胜,报道特色主题旅游人……

原来,“公益性”的做法与中华妇联和这本杂志并无太大关系,完全是这家文化传媒公司的企业行为。真不知道这家文化传媒公司是否在由文化人掌控?它们这种组稿方式,似乎利用了当下社会上的某种心理,不仅缺少文化素养,更让主办方与这本杂志一起蒙羞。

老头金也知道,当下一些技术类专业刊物,为了迎合评定职称的需求,刊发论文反要作者向出版方付费,还堂而皇之明码标价,真不知是抬高了自己的地位,还是降低了自己的品位?那个文化传媒公司的做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一个是巧取,另一个是豪夺而已。

放下电话后,老头金以为对于自己稿件应该有一个书面的说明,并将以此为证。于是,通过手机发去了一条短信:

XXX: 好!

网上搜索,得知贵刊是一个海内外公开发行且十分体面的刊物。但贵公司承办的下半月刊采用“公益性”的组稿方式让我心中不安,深感贵刊缺失了对作者原创成果的应有尊重,因此不能为贵刊提供那两篇文章和照片用以发表、使用,在此深表遗憾和歉意!

顺祝春安!

                                                            老头金 

   

老头金以为,我们虽然处在商品社会,但从事文化产业的人首先要对文化有一种虔诚的敬畏,对文化产品有一种起码的尊重,对文化品德有一种自觉的操守。

同是媒体刊物,中原一家著名古城晚报的做法就让人感动。那家晚报的编辑先后采用过老头金博客中的几张照片,并完全是由博客中直接下载,即使不打招呼,千里之外的老头金也不会知晓,但对方不仅每次都按时邮寄了稿酬,还常常为稿酬的轻微而致歉。其实,仅就博客中的照片而言,所付的稿酬已经不少,更令人感动的是那家晚报的稿酬是由专人邮寄,那个编辑不放心,每次都会与老头金确认稿酬是否收到,区区小事体现的则是不同媒体的不同文化。

呵呵,一个“公益性”组稿,就让老头金啰嗦了那么多,实在不好意思,让博友们费神了!

 

(照片拍于2011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平遥夜拍
后一篇:潮白河打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