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我永远爱你!

(2010-12-25 12:25:39)
标签:

父亲

去世

随感

情感

分类: 心灵随笔

父亲,我永远爱你!
 

    2010年12月14日12时29分,父亲溘然长逝。

    事情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来得有些突然。以至于我还没来得及握紧父亲的手,他便匆匆地走了。

    在那个诀别的瞬间,我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他竟然躲过了那个可怕的本该属于他的痛苦病程。直到后来我才明白,现代医学不仅无法治疗一些疾病,甚至无力排解由那些疾病带来的痛楚。

    在那诀别的时刻,我忽然意识到了生命的价值。父亲就这样带着他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走了。父亲一生从事工程专业,却有着很好的英语和文学基础,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修养与德行,常让我们这些共和国的同龄人感到羞愧。大家总会纠结这样的问题:我们当中究竟有多少人能超越自己的父辈?答案通常是否定的,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应当是国家和民族的不幸。

    父亲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但心态平和、积极、乐观。他一生从没忌恨过什么人,包括在那混沌年代恶意整他的那些同事。每当提起往事,他总是给予宽厚的包容。在父亲的性格中,有着一种天生的善良,对别人的关爱常常胜过自己。即使在医院的病榻上,医生、护士、护工和病友依然能感受到“老爷子的仁义”。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父亲都为这个国家做出过贡献,他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只是那些错误的政策和残酷的政治环境,限制了他及那一代知识精英才干的发挥。

    父亲对学问的痴迷与对世态的愚钝形成了强烈反差。他的认真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并曾因此得罪过一些人。当有些人对他变相挖苦或表达不满时,他却浑然不知,真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即便是这些人,私下里对父亲的工作也是从心里佩服。

    父亲去世后,单位提出:父亲德高望重,遗体告别时是否需要个仪式来介绍一下父亲的生平?我们婉言谢绝了。面对离去的人,形式已不再重要。在漫漫岁月中,认识并了解父亲的,已经有口皆碑;不认识不了解的,知道了又有何用?父亲一生处世低调,不喜欢这样的轰轰烈烈。在当下浮华与功利的社会中,父亲喜欢的是安宁,是那种真诚的怀念。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曾对死亡感到过恐惧,那次我问父亲:“你怕死吗?”父亲回答:“怕什么?这是自然规律,人生下来都会面对死亡,就跟花开花落一样!”那时父亲只有40岁。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父亲从来没有谈起过身后的事,他把这些看得很淡。这使我想起了105岁的周有光先生对生命的理解,他说:生是具体的,死只是一个概念。死就是一秒钟的事情。因此人生没有死,只有生。也许父亲也具有同样的想法,更看重生的过程和价值。

    父亲就这样悄然走了……

    令人欣慰的是,父亲走的平静而无痛苦。自从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知道父亲生命的黄昏已经来临。在这样的黄昏中,父亲度过了他94岁的生日和长达63年的结婚纪念日。对于他的无法施行手术的肠梗阻,大夫及很多人都认为会有个痛苦的过程,但托上天的护佑,父亲一直没有难受过,他甚至认为自己并没有病,很快就可以回家。

    令人宽慰的是,上天也给我留下了在父亲身旁尽孝的时间。今年以来,父亲五次入住医院,恰巧我也刚刚退休,正可以全身心地守护在父亲的身旁,在与父亲最后相处的日子里,我分外珍惜每一分钟,尽可能做好所有的一切,也常会与他额头相碰,握住他的手轻轻地抚摸,去传达一种无言的关切。

    父亲走得没有遗憾。

    面对父亲的离去,我总有一句在心底呼唤多次,却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父亲,儿子永远爱你!”

 

(题图照片为博主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