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观景台,汽车便围着湖畔的山路行驶,在山的转弯处掩映着一幢依山而建的有着纳西元素的准现代建筑,走近了才知道这就是“杨二车娜姆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其实就是杨二车娜姆在泸沽湖的新家。这个新家是州政府为了表彰杨二车娜姆为泸沽湖作出的贡献而出资兴建的,杨二车娜姆每次回到泸沽湖都会住在这里。
花30元人民币购得门票就可以进去参观。跟着我们讲解的是一个摩梭姑娘,留着直发,穿着现代的牛仔裤并有着不错的身材,仔细打量竟与杨二车娜姆有几分相像,一问原来就是杨二车娜姆的表妹。

迎门大厅的屋顶很高,有很大的落地玻璃窗,但不知是天色已暗还是身处山腰的原因,大厅显得十分昏暗。参观的人不多,问杨二车娜姆的表妹,她只好喃喃地自问自答:“人们不愿意花那30块钱吧?”环顾大厅,门边的墙壁上,挂满了杨二车娜姆各个时期的照片,还有不同经历中留下的证件和文字记录。墙的另一边则是国内外友人的艺术作品,据说杨二车娜姆介绍友人到泸沽湖来,都会免费住在她的家中,唯一的条件就是要留下一幅自己的作品。日久天长,哪些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挂满了一面墙壁。大厅的角上还放置着一个玻璃书架,里面全是不同文字、不同版本的关于杨二车娜姆的书籍,那本中文版的《走出女儿国》也在其中,这个书架就这样不起眼地保存着这个女人半生的记录。

厨房是与大厅相连的,往深处去,是一间大的卧房,这就是客人们住的地方。里面依然是纳西族的风格,色彩强烈的装饰,粗布面的沙发,对角诺大的是两张挂着帐子的床,屋中布置紧凑,使人略感局促。再往深处走,右侧则是一个向下的通道,走下楼梯是一间宽敞的客厅,宽大的玻璃窗下似乎有一席带着炕桌的土炕,两个人躺在炕上呼呼大睡,酣声均匀而响亮,梦中都带着摩梭汉子的醉人味道。后来才知道,那天是摩梭人的什么节日,杨二车娜姆的同门兄弟都来聚会,那两个人恐怕是中午喝多了酒,才无拘无束地倒在那里酣睡。

由通道向上,通过拱形的门廊可以看到一片蓝天。由此上去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露台,露台的下面就是那美丽的泸沽湖了,泸沽湖在这里似乎可以垂手触摸,景色亦可以一览无余。露台的后方依然是一片玻璃幕墙,幕墙的窗帘没有闭严,我贴着幕墙向里张望,原来这竟是杨二车娜姆的卧房。杨二车娜姆的卧房是绝不对外开放的,里面宽敞明亮,布置别具一格。可以想见,住在这样的房间里,观赏着湖光山色的四季变化,是怎样的一种满足和惬意呀!


杨二车娜姆博物馆是民族元素与现代风格结合较好的建筑。说它的民族性,是因为建筑无处不显现着纳西族的韵味。摩梭人本就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而纳西族又与羌族、藏族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建筑的内装饰上,外行人是很难看出藏族与纳西族的区别的。说它的现代风格,则是指那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落地窗,如果从湖的一面望过来,那入门处的感觉和湖上看到的一定有着巨大的反差,这也恰如杨二车娜姆本人,无羁的性格伴着传统的美。


[待续]
(题图及文中照片均为博主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