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鸳鸯谱》

(2007-09-07 16:47:52)
标签:

人文/历史

支边

婚恋

谈天说地

分类: 往事钩沉
《鸳鸯谱》 

 

 

 转眼,我等支边42周年即至,遂惊叹“人生苦短”!叹之余,草拟《鸳鸯谱》,以做铭文,纪念青春之岁月:

 

公元1965年,共和国面临就业压力,遂遣万千少男少女远赴边疆农村,实现了近代史上少有的城乡战略大转移。其中,一支人马于当年98日在甘肃玉门镇巩昌河边安营扎寨,时男98名,女100名。男女参半的安排,有组织者的深谋远虑,即:近可供成家立业之需,远可谋戍边安邦之策。拿当下时髦之语,即:保持一个安定团结。

 然芸芸丛生,年少无知,加之当年男女分校生之太多,“授受不亲”之观念太深,又有班排建制相隔,便只能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后经文化革命洗礼,方显非革命之松动。于是,有了暗恋未敢声张者、痴迷自作多情者、嬉闹未成正果者;亦有了大义凛然者和暗渡陈仓者,那“爱”的模式初显生动,百变成趣,使生命有了色彩。

     但世态难料,环境多变,几年后连队被遣散,于是劳燕分飞,使众生悔之晚矣;又加政治运动之冲击,男女接触相恋便愈加艰难。其后,有女因生活之艰辛,嫁城中之夫以脱出苦海;有男因成家之急迫,娶乡中之妻完立室之命。但也有连中男女,在激情岁月中碰出燃烧火花,演绎了各自不同的恋爱篇章。以上种种,无论怎样,尽管留有那段历史之痕迹,然所有一切尽为缘份也!
   
今回首,咀嚼沧桑,追抚人生,可再证“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之经典!

 

小注:原文写于2005年,并附有原连队喜结连理的人员名单,在此博中略去。

 

                                       (题图照片为博主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