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阳街

(2015-06-26 12:14:57)

紫阳街
紫阳街

张明辉

 

  在古城漫步,有一种闲适的慵懒。众多的老城墙、旧坊间、老房子、古木和闲散的人,组合成一幅时光的长卷。阳光落在细密的树上,瓦檐上,落在铺着青石板的街上,落在人的脚尖上。双脚迟疑地落下来,踩上去,生怕将它踩扁、踏碎,扰乱了这一方清静。在古城里居住的老人们是幸运的,可以泡一壶茶,摇着蒲扇坐在自家门口,顺便哼几句戏里的小曲,悠闲地打发时光。

  紫阳街是古城活着的见证者,它比任何一位老人都要长寿。早在一千多年前,古城的樱珠巷里住着一位修道之人,他叫张伯端。张伯端,号紫阳,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卒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享年99岁。他的一部重要著作《悟真篇》,提倡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说,与魏伯阳的《参同契》并居道家正宗。紫阳街得名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南宗始祖紫阳真人。

  其实,在历史上,并无紫阳街的大名。它就像一条宽阔的河流,有着错综的支流。紫阳街自北向南,全长1080米,原先的地名分别是黄坊桥、紫阳宫、一洞天、奉仙坊、十字街口、迎仙坊、白塔桥头、方一仁、德清巷口、牌门周、腊巷口、安乐天、炭行街、揽秀楼等50多处。为了方便起见,1998年才得以冠名。    

  坊是紫阳街的一大特色,它是用青砖砌成的防火墙。每隔百丈,便有一坊,分别是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我从清河坊进入,恍若一脚踏进了《清明上河图》,临街的店铺是清一色的宋代遗风和明清样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这种前店后坊,中间客堂,楼上住房的格局被称为江南建筑的典范。灰雕、木雕、石雕更令紫阳街增色不少。可能是有些年头,门板上的油漆和墙体上的石灰都已开始脱落,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皮肤干枯,表情复杂。

  在铺着青石板的街巷里,行人、电瓶车、自行车,川流不息。飞檐下挂着醒目的灯笼、招牌、酒旗和衣物。这里的店铺分别出售土特产、手工艺品、中药材、书画古玩等等,有着传统的的商业氛围。紫阳街还有着众多的人文古迹,如紫阳宫、五凤坊、千佛井、郑广文祠等等。淌洋在紫阳街四通八达的街巷,在店铺之间留连,可以想见昔日的繁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