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时间之上(二)

(2011-05-07 23:12:29)
标签:

白居易

杭州

白堤

雷峰塔

文化

分类: 行旅

 

天堂,时间之上(二)


天堂:时间之上(二)
  
  文/江南冰雨

一路走去,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而我,已经迷失在时光深处。白堤之上,人来人往,那是大诗人白居易的西湖吗?他在杭州任刺史时所筑的白沙堤,如今已无迹可寻。杭州的百姓是善意的,即使是后世修筑的白堤,都成为一份永久的纪念,铭记下一千多年前的往事。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被皇帝的一纸圣旨调任到了杭州,成为这一方水土的父母官,他筑堤保湖,兴修水利,使西湖的名字变得更加响亮;他的《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时的白堤,就象是一条逶迤的长蛇,蔓延开去,一望无际。风中的柳条,在湖面荡漾,迷了眼,醉了心,有谁不爱这人间的西湖?断桥是白堤的起点,因为那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变得凄迷。而雷峰塔,是断桥的另一个版本,是用来解读许仙与白娘子爱情结局的经典之作。若干年前,它的轰然倒塌,是时间的另一番隐喻。无论如何,都要去雷峰塔走一遭,寻找被历史湮没了的蛛丝马迹。

漫步在梨花盛开的路上,雷峰塔近在眼前。史料记载,雷峰塔一名黄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原为吴越国王钱俶之妃黄氏因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建,初名“黄妃塔”,后人改称“雷峰塔”。旧塔原为砖木结构阁式塔,八面七层,塔以砖石为芯,外有木构檐廊,重檐飞栋,洞窗豁达。筹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之前,竣工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屡经兴废,已于1924年倒塌,现已重建。时近黄昏,天色尚好,雷峰塔淋浴在天光云影里。行人不多,寂静的山林,保持着应有的古朴。拾阶而上,雷峰塔近在眼前,台基四周围有汉白玉雕的石栏杆,五面八层的钢架结构,现代的装饰,富丽堂皇,据说是沿袭了宋塔贯有的造型。

很多人去雷峰塔,都与白娘子有关。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原本虚构,却口口相传,声名远扬。传说中的版本最早见于明代的《清平山堂话本》,成为戏曲,并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命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存活下来。大凡传说,都附丽于一些迷人的故事,白娘子或妖或仙,是民间的杜撰,而古代的戏曲家们决不仅限于此,他们试图通过舞台的张力,以戏曲的形式将故事的传奇色彩推向高潮。冯梦龙版的白蛇故事当时已成雏型,“许宣游湖遇见白娘子和青青(青青并非小青蛇,而是西湖中一条修炼成精的青鱼)。白娘子以借伞还伞为名与许宣私订终身,许宣因白娘子偷银、偷金珠细软惹上两场官司,后许宣游金山寺,遇禅师法海。法海以钵盂收白蛇青鱼镇于雷峰塔下。留偈云: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并题诗:心正自然邪不拢,身端怎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故事将一切的罪过,归结于白娘子妖的身份与色诱,却忽略了彼此两情相悦的爱情真相,这样的想法是恶毒的,法海将白娘子永镇于雷峰塔下,是置人伦于不顾的一厢情愿。民间的百姓却将故事演绎的风生水起,如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许仙之子士麟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无不体现了民间草根的良好意愿。而北宋时期的雷峰塔,已经失去了原先的含义,成为一个表达凄婉爱情的象征性符号,为杭州及天下的百姓所接纳。

千年之后,在旧址上新建的雷峰塔已经丧失“保俶如美人,雷峰似老纳”的古意(保俶塔在西湖对面宝石山上),在底层,只留下塔基部分那些残留的塔砖与黄土。明暗之间,历史已成过去,一块块古旧的塔砖相传可以辟邪,被陈列在橱窗里,成为商品。从原先“黄妃塔”对佛经的供奉,到如今塔砖的热卖,涵盖了人们对佛教的笃信以及对白娘子传说的热爱。2001年对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吴越国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等,可见,在时间面前,只要有了契机,任何饱经风雨的古老遗存都会显山露水。时间使古塔本身变得苍老,甚至在一日之间消失殆尽,但历久弥新。当我乘着电梯登临塔顶,时间显现出它的另一面,雷峰塔的黄昏已经降临,天空的霞光将夕阳隐没,云彩焕发出潮红,倒影在水面,墨绿的青山,青葱的长堤,以及辽阔的西湖全景,成为一幅泼墨的长卷,进入观望者的视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