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旅 |

2004年10月我写过这样一首诗:
印象中绍兴有这样的桥
南浔有这样的桥
乌镇也有这样的桥
我家乡的很多地方
水网相连
阡陌交通
可惜再也没有一艘摆渡的船
___<一蓑烟雨任平生>
2006年3月,我在指尖的博客里读到了如下文字:“传说中的故乡,也大抵如此吧。”
“狭长的河道,仿佛不流动的水,雕刻精致却凝固的石桥,蜿蜒的石阶里走出来的戴着印花头巾的江南女子,她手里绿油油的菜叶沾满河水,阁楼上打开了那扇木窗,窗口伸出来的竹篙上,挂着的花床单。斜斜的桃枝红了整条河上的清音,而垂柳们,都在低头打盹,不小心拂了一腔春意。”
“世界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恬静,安然,而不失深邃,每个人,从颠簸劳顿的途中行至此刻,都沉默不语,只有船家的橹摇的正欢,船身轻荡,阳光从前方的桥洞里射到碧茵茵的河面上,空气中流淌着一种温软而又湿润的味道,整个小镇,极像一位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她低眉垂首,白玉耳环在微微的呼吸中轻轻颤动,脸上那抹红晕在春风里,越来越深,深成一片霞。”
这便是传说中的江南。江南的水乡实在是太诱人了.指尖的文字,浸着水粉般的色彩,比之水墨画尤不为过。她恣意地挥洒着笔墨,毫不吝惜。她以一颗剔透的玲珑心溶入了活色生香的江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我为写不出这样优美的文字而羞愧。
可惜的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再也没有昔日幻境般水乡的风情。那些小桥流水人家,只能在乌镇,以及周庄可以见到。这不能不令我感到一丝失落。
作为水乡泽国的绍兴,同样有着类似的场景。八百年前的陆游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萍洲烟雨。”多想,驾着这样一叶轻舟,在烟雨的水巷里穿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而这样的场景,只能在记忆里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