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旅 |

想去天台山已经很久了,别得不说,毕竟那里有着驰名中外的隋代古刹国清寺和美不胜收的石梁。
汽车从天台城里出发,一直开进山里,途经济公故居、国清寺。只见国清寺外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古寺四面环山,可谓“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实乃世外桃源之地。可惜来去匆匆,未及一观。
汽车盘旋在狭窄的山道,险之又险,而高山脚下,便是深不可测的沟壑,令人紧张的喘不过气来。
大约四五十分钟的样子,我们到达了石梁。这是个幽静的山谷。天飘着细雨,空气变得湿润,呼吸一下,自有一股山野的微甜。
进入山谷,只觉满目丛郁,知名的和不知名的野花遍地都是,正是山花烂漫时。
自山上拾级而下,不多久,便隐约听到了流水声。原来,脚下便是一道幽谷,不由加快了脚步。
青青的石板,回响着我的足音,而我却懵懂地闯入了一方天地,这方天地,容纳了山川、瀑布和溪流。这方天地,就象金庸武侠里侠客的隐身之所,不容我等打扰它的清静。若是,修道之人在此隐居,定然六根清静,不食人间烟火。
眼前是青葱的山,碧绿的水。抬眼望,一道石梁悬挂在幽谷之上,凭空架起了一座天桥,碎银般的流水飞泄而下。而迷蒙的烟雨迷离了眼,醉人魂魄。这便是徐霞客笔下:“飞瀑喷雪,几不欲卧。”的石梁。
我不由惊叹于石梁的美,这道石梁,是天造地设,世上仅有。这道石梁,尤如巨蟒匍伏于峭壁,足有二丈。难怪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要历经艰险而六观石梁,他曾冒险从石梁上走过,并记下:“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的日记。此时的石梁,早已不是什么路途艰险的去处了,而我依然感叹徐霞客们那种无畏的气魄。
“冰雪三千尺,风雷十二时”,有多少诗人立足于瀑下,仰望它那千奇百怪的瑰丽,“石桥处处足徜徉,尤妙探奇在下方。”又有多少游客见证了它梦幻般的神奇?
不知祖籍浙江海宁的金庸先生有未到过石梁,他在《射雕英雄传》中写郭靖、黄蓉在寻找一灯大师路上遇见瀑布:“这瀑布水势湍急异常,一泻如注……”而在写瑛姑找一灯大师寻仇时遇一石梁:“渔、樵、耕、读四人盘膝坐在石梁尽处……”“只见一条黑影在石梁上如飞而至……转瞬之间,那黑影走完石梁……”多么巧妙的吻合啊,若是金庸先生当时是凭空想像,此刻,他要是遇见,必定会一叹三咏。
浙东一带,其实有不少名山秀水,幽谷飞瀑。如雁荡山的大小龙湫、三折瀑,以气势壮观,一波三折闻名。而石梁飞瀑,独以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惊世。
我一身湿漉,追随着飞逝的流水,在石梁的烟雨中徘徊。而小女儿却非要赖着要买一把丝竹。我将丝竹递到她手中,她欢欣地吹奏了起来,那曲调,没有笑傲江湖曲般动人心魂,却是有着清亮的质感。调皮的烟雨亲吻着她的短发、衣襟和脖子,她一脸雨露,却混然不觉,仿佛这方天地便是天造地设的舞台。
沿山壁转了几道弯,跨过一座浮桥,渐行渐远。回眼望,石梁正逐渐淡出我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