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2017.11.26

(2017-12-12 09:44:49)
标签:

工作

分类: 任孟“游”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2017.11.26
  《庄子》
一导语设计
       历史上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其中一次搬家是因为孟子喜欢看邻居杀猪宰牛,孟母觉得这样孩子以后会没有前途,所以搬走了。可是庄子却能在杀猪宰牛中发现一定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庖丁解牛》。
二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解决两个问题)
     1 掌握分析鉴赏人物想象的方法。
     2 讨论“解牛之道”给我们的启示。
三诵读课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后,找一位学生复述文本内容。
师问:同学们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那么认为庖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   神庖
教师板书:庖丁形象——神庖
师问:那么文章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生答:第一段——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生答:第三段——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师总结:同学们找的语句能够展现这一特点,那么再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在刻画神庖这一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同桌之间讨论,得出答案。
四合作探究
       讨论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神庖?
生答:动作描写  排比——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比喻  夸张——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侧面烘托——嘻,善哉!
对比——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神态描写——提到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教师板书:手法——动作描写  排比  比喻   对比  夸张
                                神态描写  侧面烘托
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分析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现在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一道高考仿真题“庖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是如何表现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学生回答…………
五思考讨论
师问:庖丁是一位神庖,那么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位神庖呢?他有着怎样的成长之路呢?或者说他是怎样成功的呢?
生答: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师总结:尊重规律/依理
生答: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师总结:不断地积累锻炼,注重实践。
生答: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师总结:应小心谨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马虎大意。
教师总结:牛的结构是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一刀下去,刀刀到位,是因为他掌握了牛的机理,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游刃有余,但面都具体问题仍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师板书:解牛经——依理  实践  谨慎
六拓展延伸
       除了养生外,解牛之道还给我们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呢?
      1 遵循规律 2 实践出真知 3躲避矛盾 4 360行行行出状元
      5 学无止境,不断学习    6 持之以恒的耐心,切忌三天打鱼
      7 掌握科学的方法        8 专项积累,研究型学习
      9 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
七教师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行业尖兵,他们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正如文章中的庖丁一样做到了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所以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掌握学习规律,反复实践,把美丽的蓝图变成现实。
八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个情景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与感恩
后一篇:儿子的校服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