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作文评讲“毒舌”

(2017-04-06 14:48:54)
标签:

转载

分类: 装载的空间
一、审题:
      材料一:“毒舌”来了,不仅来得快,而且多。从《金星脱口秀》到《奇葩说》,曾经人人厌弃的“毒舌”,如今成了网红,成了诸多综艺节目的卖点。
      材料二:我们生活在虚伪中太久,人们普遍患上了人际关系真相匮乏症。励志书、温情的电视剧、人与人之间的客套——这些很有必要,但多到让人窒息,就需要毒舌来刺破沉闷的空气,打开一扇窗子。

      1、审材料,提关键信息:
            材料一:“毒舌”多。成了卖点。
            材料二:虚伪、温情、客套让人窒息,需要毒舌来刺破沉闷。
      2、再次提炼:
            材料一:“毒舌”受欢迎。
            材料二:“毒舌”可打破让人窒息的虚伪与客套。(由此可见,出题的人是赞同“毒舌”的。)
      3、提出中心:
           虚伪与客套让人沉闷,“毒舌”可打破虚伪,所以受欢迎。
       4、确立观点:
           (1)生活不需要虚伪,应适当“毒舌”;(2)生活需要“毒舌”;(3)“毒舌”改变社会
       5、“毒舌”是什么?
            “毒舌”就是直言,就是说实话。这个实话,说得坦率,能一针见血地说出事物的本质,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恨。在说的时候兴许会得罪人,所以叫毒;在说的时候一针见血,所以也叫毒。这里的毒,是褒义的。

 二、本次作文中的问题:
       1、审偏题:
       少数同学没有理解到材料的重点是说的“毒舌”的好处,写到了“毒舌”之外的东西,比如“做事要有度”、“社会是变化的”,这些观点,就脱离材料了。
       解决方法:(1)细读材料,一句句地找重点;(2)再次提取这些重点,找出作者表达的意图。  
       2、结构混乱:
      这个毛病犯得少,但还是有。原因是面对这个观点,不知道写什么,只为了凑字,凑出来当然就是乱的。
       解决方法:(1)备模式;(2)拟题纲
       3、入题慢,详略不当:
        有少数同学虽也写到了“毒舌”,但是在文章开始300—400字以后才出现“毒舌”,入题太慢,写不生动,详略不当。
       解决方法:(1)、认真审材料,只要审准了材料,就不会一写就离题千里;(2)备结构:之所以老谈不到主题上去,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备了结构,才会胸有成竹。
       4、肤浅而无深度;
       这个问题是大部分同学的问题。表现是:只说现象不说作用、原因、方法,或是作用等一笔带过,挖不出深意。
        解决方法:
        (1)文末要有“深”,也就是说作用的段。如何说?可排比多角度来说作用,可以正反对比说作用,可比喻或是引名言来说作用。总之,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想想这个观点有什么好处。
        (2)文末要有“联”。当然,“联”现在许多同学都会写了,但写得不够好。如果才能写好?一、一定要多角度地写;二、越扣真实的生活细节越好;三、现象+方法+结果

三、例文评析:
http://s4/mw690/002RQ2MYgy71sUGMvjdc3&690
评:此文有两个不足。
       一是没有直接扣到“毒舌”,虽说写的是真实做人,实际上是扣了题的,但毕竟材料的重点是“毒舌”,也就是说真话。所以,能把文中相关的一些句子改成“说真话”,就更好了。
      二是文末部分的升华不够。总说作用的段落还不够有力,联现实的段落也表面化,不够有说服力。下面,我把此文的最后三段去掉,把几个升华部分写得好的同学的段移了过来,作为此文的结尾,看一看,效果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由此可见,让虚伪包围自己,在虚伪中昏厄生活,将会使自己失去一切,更让自己的一生都没有光彩。所以,生活,在适应的时候,应“毒舌”一下。“毒舌”,如一把巨锤,可以轰碎横在人与人之间的虚伪,重现真相;“毒舌”,如一把扇子,可以扇走生活虚假而沉闷的空气,带来清新;“毒舌”,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真实的大门,迎来坦诚与生机。(周载友)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毒舌”。当老师讲错题时,勇于指出,你和同学将获得“真经”;当朋友误入歧途时,勇于批评,他也许就会回归正道;当班委管理失当时,勇于真言,他们才会完善自我,不断进步。(兰乙)

“毒舌”,其实就是“忠言”、“真话”,忠言虽逆耳,却能滋润久经虚伪而干涸的心,让人看到真相,让人与人的关系更真实可信。

相信,只要我们亮出“毒舌”,定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真实的明天。(文海东) 



四、好的升华段:

1、

http://s6/mw690/002RQ2MYgy71sVazQXP35&690

2、
http://s10/mw690/002RQ2MYgy71sVaEuxP69&690

3、

http://s9/mw690/002RQ2MYgy71sVaIMvS18&690

五、优秀作文

                                    毒舌不“毒”

                高三 九班  梁婷

从《金星脱口秀》到《奇葩说》,毒舌红了。不是因为它搞笑奇怪,只是因为它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他所看到的真相。它如一把利剑,击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打开了一扇真实坦然的大门。

毒舌,就是讲真话。讲真话,你才可以清晰的看到世界,发现它的不同,而不是永远地昏惑迷糊;讲真话,你才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拥有破茧成蝶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原地踏步;讲真话,你才可以让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和虚伪做朋友。

千古一师“诸葛亮”,绝不虚假。在离京出征前,留下一篇《出师表》,不怕刘阿斗的怪罪,也不怕他不开心,说出真话,只为让国家更加稳固。他置自己生死荣辱于不顾也要直言进谏,这让后人为他鼓掌,让他英名留芳百世。

人镜“房玄龄”,面对皇上绝不虚伪以对。在朝庭上多次冒犯圣言,忠言强谏。他完全不顾皇上的面子与自己的安危,正因为大唐王朝有了房玄龄这样一批敢于直言的忠臣,才有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更让房玄龄“人镜”的美名流传于世。

自黑女星“杨幂”,面对他人的毒舌,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让自己变得更好。反过来想:正是因为那些人敢于讲真话,指出杨幂的不足,杨幂才能及早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更进,提升自己,成为如今的当红炸子鸡。

可见,讲真话,可以让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让人改进缺点提自己;可以成全自己和他人;更可以让我们清楚辨明世界的不同,让社会安定,国家繁荣。而不敢讲真话,你会在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最终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面对老师,我们总会认为老师是对的,当看到老师们的错误时,也只会认为自己错了,所以我们不敢讲真话,让问题一错到底;面对高官,我们总会特别的称赞,不是因为他真的有这么好,而是因为他拥有庞大的权利,以致于高官一错再错,让社会受到损失;面对朋友,我们总是刻意去模糊他们的错误,不去拆穿,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友谊,最后,我们只能和虚伪做朋友。

如果,面对以上情况,你能勇敢地讲出真话,老师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教法,也让我们受益;官员会不敢再为所欲为,真正为民谋福利;朋友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变得更完美,从而友谊更加坚固。

所以,不要怕毒舌,大胆地讲出自己想讲的话吧!看到错误,大胆指出;看到不对,勇于辨解;遇到强权,绝不屈服。用真话构建出一片蓝天,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美好!

毒舌不毒,让我们用心去说话!

 

六、下水作文

                                                                                 浅谈“毒舌”

下水作文

毒舌来了,来得快而且多。从《金星脱口秀》到《奇葩说》,主持人无不“毒舌”。所谓“毒舌”,是指言语犀利,一针见血道出本质,赞谁骂谁毫不留情。对于这些“毒舌”主持人,人们不但不讨厌,并且津津乐道,大加追捧。为何会这样?

(说现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家需要、喜欢毒舌。

为何会喜欢毒舌?是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假的成份太多。见到别人小成,大家微笑讨好,只会赞美;见到有人犯错,大家生怕得罪,不会说出;见到社会不公,大家明哲保身,默然无语;见到别人求助,大家畏惧责任,事不关己。这便是我们的世界:虚伪、温情、客套。

(析原因1

而温情与客套的根源:在于人心的脆弱——人们都害怕:怕得罪人,怕担负任,怕被人群孤立。害怕的根源,在于自认为自己不够强大,无法对抗社会。试想,一个500强企业的老总,何尝怕过自己的下属;而一个刚进单位的新人,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做得不好被解雇。

内心的不够强大、不够自信,让大家对别人温情又客套。人人都温情与客套,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样虚伪的温情中,人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感受不到别人的真诚;人们戴着面具做人,没有自信,时时小心,不敢真情流露。

于是,蕴含着智慧、自信、与真性情的“毒舌”语言,便成了人们追棒的东西。

(析原因2

人们追棒“毒舌”,但是否真的能接受“毒舌”呢?大家看《金星脱口秀》时大赞金星智慧敢言,大爱金星直言怒骂的风格。然而,如果金星来到你的生活中,不时说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天天把你骂得狗血淋头;就算你知道她说的都是真话,你会接受吗?你还会喜欢上这样的“毒舌”吗?大家追棒《奇葩说》,然而,如果把你当成了奇葩,让你的缺点搬上电视批判一翻,让国人大笑,就算你知道自己真有这些不足,你又是否乐意?你还会再看这个节目吗?恐怕会怀恨终生吧!

可见,“毒舌”,只能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电视中,作为空虚生活的调剂;一旦“毒舌”之人来到生活中,人们对他的喜欢势必变成讨厌,对他的追捧势必变成打压。归根结底,还是人心过于脆弱,承受不起“毒舌”般的指责与批判,不敢面对自身的缺点。

(说结果)

虚伪的温情让人窒息,“毒舌”般直言不诲又让人忌恨。人们渴望别人有真性情,又害怕别人的真性情伤害自己。这个人性的矛盾,如何解决?

我想,面对大多数人,我们应采用“温暖的毒舌”来交流——既做真人,说真话,又关爱他人,用他人能接受的方式来沟通。

给“毒舌”包上一层暖意。这,才会于人于己最好的沟通方式吧!

(谈方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