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山大地震》哭了的不一定是人!

标签:
电影影评唐山大地震方登冯小刚徐帆张静初娱乐 |
分类: 娱乐评论 |
看《唐山大地震》哭了的不一定是人!
本猪从来不否认自己是个感性的人,即便本猪的理性思维能力很强。而想感动我也很容易,都不需要那些苦情的影视作品,只要给我一本有关朝鲜战争的战史,每当读到上甘岭战役秦基伟将军抬着棺材上战场的情节,本猪都是要流泪的,且屡试不爽。而15军、38军这些王牌军,对于本猪来说更是如数家珍。那时候会不由得感叹,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天下,老一辈革命家的功勋是永远不能磨灭的。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这个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了。据说,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冯小刚就下了一个论断:看这个电影不哭的就没人性。既然催泪作用如此明显,本猪还是真想挑战一下的。一看之下,果不其然。当看着徐帆呼天抢地的时候,本猪不由得眼眶湿润。而当最后母女相认时的惊人一跪,让本猪也不得不为之潸然。说实话,从催泪的角度来说,冯导成功了。可以说兑现了他的诺言。但是,能让人哭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么?那可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还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本猪觉得这个说法实在是有欠妥当的。依本猪愚见,看了这部片子不哭的未必没有人性,而看这个片子哭了的也未必是人。本猪不管网上的枪手们总结了多少这部电影的所谓哭点,但本猪可以保证的是在这些哭点之外本猪还多哭了一次,而这一哭,是为中国电影而哭的。因为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部《唐山大地震》真的很烂,比冯小刚的另一转型之作《夜宴》还要烂。甚至可以说烂透了!
如果你是一位普通观众,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哭了,那说明您不懂电影,只会傻傻的在那里感动,那么您哭而无罪,也算个性情中人。但是,如果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您只知道看这部电影必须感动、必须哭的话,那您可能真的连人都不算了!说到这里网上的枪手还有其走狗可能要跳出来骂娘了,很可能口实便是攻击本猪没有悲天悯人的良心,充其量是在补上两句脏话——没办法,这些非专业出身的枪手素质如何本猪见识得多了: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不过因为点击率高一点就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殊不知,如果和本猪面对面,不用三句话都可以让你原形毕露!不服?不怕死的不妨一试。
首先,本猪必须教育,或者说教训冯小刚导演和那些枪手们一件事儿是:电影是文艺作品,是高于现实的,不能当成事实或历史的真实。就好像前面本猪说秦基伟将军抬着棺材上战场,这是真实的——但是冯导的电影,大部分,则是虚构的了!因此,本猪也好,谁也好,可以为唐山地震死难同胞流泪,但是没必要看了你的《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就非流泪不可。难道说,电影里的那些群众演员扮演的尸体都是真的唐山地震的死者不成么?本猪敬告小刚导演:只要是看了电影的观众,甭管哭与不哭,那都是人。每个人有不同的人格和性格,不该以你的意识为转移,就好像你也会我行我素一样,您说是么?
什么叫“不哭就是没人性”,什么叫做“不哭那还叫人”?其实你们自己发了失心疯了而已。那些叫嚣着“不哭就是没人性”或者类似内容的人,有没有人性本猪不知道,但是本猪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人,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那才是真的!可是他们就不自己首先思考一下:你们自己是个人么?连虚构和现实都分不清楚,还有资格在本猪面前叫嚣这个,叫嚣那个,现如今的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枪手评论家们,真是比跳梁小丑还要可悲了!文化的堕落,由是可观、可叹!
其次,放下真实与虚幻不谈,《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真得无懈可击么?这样的题材,就是平铺直叙,恐怕也能让人为之动容,所以观众哭与不哭,根本不是检验这部电影好坏的标准。本猪必须要说的是,冯导想让观众为那苦难的历史而哭,这个出发点可能不错,但是在“哭点”的处理上,实在是太过简单、草率了。从第一次哭泣开始,主人公的哭天喊地便成了本片“催泪”的唯一手段。能让观众哭的地方,百分之百主人公都是“内牛满面”的。说白了,这就是让主人公带着观众哭。
然而,这很杯具!因为这说明了导演没有用情节去打动观众的能力,只能通过环境渲染达到苦情催泪的目的。本猪记得有部电影叫做《暖春》的,一部很感人的片子。但是这部片子大部分地方是让你自由自主的流泪,而不是通过主人公的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来带着观众流泪。以内容取胜,这才是电影的根本。像《唐山大地震》这种催情,实在不算高明。当然,这可能不怪冯小刚,因为也许这个电影的原著《余震》本身故事情节就特别单薄,根本支撑不起一个感人的故事罢。
再次,放下影片催情手法简单粗暴不说,这部影片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情节的跳跃性处理的都过于简单,因此以至于前后矛盾不断,很多地方可以说是虎头蛇尾甚至无头无尾。以前流行过一句话叫做“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是在这部《唐山大地震》中却总是些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影片把方登塑造成了一个聪明、体贴善解人意的孩子,但是如此聪明的孩子居然不能理解妈妈撕心裂肺之时为什么选择救弟弟的苦心,这很莫名其妙。非要等到四川地震的时候才能幡然醒悟。这方登究竟是聪明还是蠢呢?此其一。其二,唐山地震让方登有了心理阴影以至于有了头疼病,但是看着汶川地震的画面都头疼并且N年都不愿再回唐山家乡的方登居然会自告奋勇的参加地震救援队,这人物性格自相矛盾得也太离谱了吧?因此,我们只能理解这是冯小刚为了实现“大团圆”结局不得已而为之的了。
除此之外,陈谨扮演的养母的角色塑造的可以说是支离破碎,即防备没有血缘的女儿,又被刻画得好像大爱无疆,究竟是小心眼还是大心脏这可真是随着导演的思维随心所欲了。而陈道明扮演的养父人物塑造还是很丰满的,就是结尾的时候突然“失踪”了——恐怕是导演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老头子”了——让他和徐帆结合组成一对儿,虽然圆满但那就破坏了徐帆的形象。所以没办法,干脆扔一边不管了!这一点,因为悲情所以观众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一旦被发现,那么就能看出这部电影在导演上和人物处理上是多么的粗糙,甚至粗制滥造!
至于方登凭空失踪了几年,独自养大女儿又突然出现在陈道明的面前的情节,可以说更是这一“粗糙”的表现了。电影中方登给了一个答案是:我没脸回来、我怕你担心……但是咱们从一个真的很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考虑,这种事情可能么?不见可以,联系都没了,这太不现实了,连陈道明在片中都说:我天天担心!然而却没了下文,为什么,因为这不合理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中,一旦演得现实了,自然就没下文了!说不通的就忽落过去,然后让观众自己臆想期间发生了什么,这是《唐山大地震》这个电影的最大弊病之一。什么都让观众去想,还要导演干什么?
至于那蹩脚的“唐山话”或“济南话”,在这部《唐山大地震》中,这样小小的鸡蛋里挑骨头的毛病本猪已经不必提了!没意思。大的架构就是烂的,小的地方说他做甚?说实话,片子名为《唐山大地震》,但是电影却与这次灾难关联并不紧密;而影片实在要塑造感情,却因为人物刻画得单薄且前后矛盾,让所有的感情戏看起来都很“虚”,这个虚不是说感情虚伪,而是感情空虚。就像是没有感情硬造出来的。一点都不自然!对于这部影片,本猪有个不成熟的建议:拍成电视剧吧,这个电影已经剪得够长了,然而恐怕再长一倍,好像很多感情和人物塑造还是很难填满。而结局也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因此恐怕只有通过一部40集左右的电视剧,才能完成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部名为《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是一部可以让你感动流泪的最适合拍成电视剧的烂电影!大家伙如果想体验流泪的,可以进去哭一鼻子,但是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真的一文不名。就像一坨屎一样。可能有人说了屎尚且有形,那么这部电影,就当成一泡尿吧!
文:芳菲小猪(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