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2012-08-06 20:58:41)
标签:

同德县

唐干乡

爱心资助

藏族

牧区小学

放假

分类: 菩提心智慧海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藏族牧区学校行纪

     因为惦记着去年我们资助的青海藏族牧区的那些孩子们,也为使那些热心支持和无私捐助孩子的朋友们,对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有更多的了解,今年六月和七月,我两次赴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藏族牧区,看望唐干乡和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同学们。

 

    匆忙的结束我手头繁复的工作,赶在6月下旬去往青海,是因为学校马上就要放假了。据当地的老师说,只要一放假,孩子们就马上分散在地广人稀的牧区,再想要找到他们,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了。孩子们的家都分散在自家的牧场上,没有像样的路,如果想去他们的家里探望,只能骑摩托车,最近的离县城单程也要小半天,还需要是无雨的晴天。而深入藏族牧区,又必须由我们助学活动在青海的发起人阿卓老师带领,他是一个懂汉语的藏族大学老师,他可以请假的时间只有两天,加上双休日,我能在藏区的时间也就只有四天(从西宁到县里,也需要大致一天的时间,来回两天)。因此,为了能见到更多的孩子,给大家提供更多真实可信的一手资料,我只能赶在学校还没放假的时候到达,与那些接受资助的孩子集体见面。幸运的是,我到达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的时间,正是他们放假的当天,上午和孩子们见了面,下午他们就放假都被家长接走回家了。

 

 到达同德的两天,都是在下雨。当我在约定时间来到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门前时,看到校领导和孩子们都冒雨等候在那里。这立即让我感到极度的不安,当不起啊!学校领导和学生们的真诚令人感动。我知道,他们感谢的,并不是我个人,而是所有为他们提供了无私捐助的朋友们!

 

在学校楼道内与领导、阿卓老师、多杰老师以及全体受资助学生合影,并接受了他们献上的哈达。

各位朋友,这哈达是献给你们的

 

 第二次去同德,是因为安排了在同德县的支教活动。此次只是实验性的参与,在掌握了具体情况以后,我们将在明年组成正式的支教队伍来这里。我们的支教小分队一行四人,在完成了支教任务后,跟随阿卓老师深入牧区,访问了一个资助学生的家庭。在驱车2小时后,因为大雨冲毁了进入牧区唯一的道路,汽车难以继续前行,我们不得不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用了将近4个小时,徒步行走了十几公里,这一路的艰辛,使我这个有着多年军旅生涯的“老兵”也累到筋疲力尽,而我们年轻的支教老师Emily,更是由于高原反应,累得躺倒在地。到达学生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晚饭后,天色渐暗,在简陋的帐篷里,昏暗的灯光下,这个被我们资助的高三学生,用两首吉他弹唱表达对我们的谢意,这是我听到的最淳朴最有感情的歌声,令我们感动不已!遗憾的是,他的弹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以至于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起要录像,以至于遗漏了第一首美妙的音乐。这段歌唱的视频,被收录在以下链接中,请点击相关相册和视频。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从西宁到同德的路上,一路上,就是山。一座又一座的山,没完没了,绵延不绝,数不清有多少座山。很多路段在修路,所以,整个行程颠簸不已。好在高原景象对于我来说,即新鲜又亲切。到达同德县城时,已经将近晚上8点了。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一直想记录沿途的海拔高度标志,可是那些标志常常是路边的某些石头。等你发现了,已经拍摄不上了。这个牌牌因为比较大,很早就被发现了,侥幸成功!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车子行进的很慢,不仅是因为山高路险,一个又一个的急转弯,还因为随时有成群的牛羊在公路上行走,所有的车辆都不能和他们抢道,只能等他们慢慢的通过,让开!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在学校楼道内与领导、阿卓老师、多杰老师以及全体受资助学生合影,并接受了他们献上的哈达。各位朋友,这哈达是献给你们的!
       现在看到孩子们的衣服都是湿的,真的心疼!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学校领导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这些受资助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校长反复的说:代表学校和家长,感谢爱心人士的无私捐助,是你们给这些贫困学生的未来的希望。因为对于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前常常感觉前途没有希望,不管读书读的多好都没有用,家里供不起。现在好了,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就会有好心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现在没有后顾之忧了!
   桌子上的这些课外读物,都是朋友们捐助的,他们很喜欢,谢谢大家了!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放假了,大门内满是轻松自在的孩子们。前排右侧这个男生,是“吴钩家园”资助的学生扎西才本——一个很开朗的小伙子!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大门外,拥挤着翘首以盼的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曾试着和他们聊天,但是他们不懂汉语,只是腼腆的向我笑笑。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焦急、兴奋、期盼,家长们热望着或许已经15天没见面的孩子们,这样的景象,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城市里中、高考考场的大门外
       这里的寄宿学校和我们城市的私立学校不一样,并不是每周都放假回家。高年级(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是连续上课15天,然后休息6天。3年级以下的孩子,是连续上10天课,放4天假。所以,我们城市里流行的各种长假期,在这里没有作用。他们基本没有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一边是孩子们,一边是家长,大门打开后两只队伍的汇合,让在远处拍摄的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那是温暖的亲情给予我们的震撼!爱,父母心、赤子心,无论贫穷还是富足都是一样的!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孩子们的行李,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包裹在编织袋里,抱着回家了。他们的心里,肯定充满了见到爸妈和亲人的快乐。这个学生,手里拿的是毕业证书还是优秀学生证书?无论如何,他可以开心的回家了。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回家!他们的家有多远?问了几个孩子,都说家很近。多近?骑摩托车要3小时!远的要走多远?骑着摩托走1天。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目前共有大约2600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全县51个乡。虽然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但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大多都还是贫困的牧区孩子。楼是新的,但孩子们自身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这就是回家的路。 一场大雨冲毁了草原上唯一的道路,牧区通往城镇和学校的路——断了!这样坍塌的路段相当多。在我们离开的前一天,又是一场大雨,住在牧区的学生家长来电话说,现在不仅路断了,连两旁的铁丝网也都倒下了,骑摩托车要绕着走了。而当我们回到北京,我们再次得到让人揪心的消息,大雨不仅冲走了邻居家的帐篷,还冲走了一些牛羊,好在人都安全!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能在这样风和日丽的夏日,着摩托车奔驰在草原上,对我们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可这样的好日子,在当地只有23个月,而更长的时间里,这里都只是被黄土和白雪覆盖的寒冷高原!这里的年平均气温是零下2度。即使是在炎热的7月,夜晚的温度也只有58度。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现在,从牧区出来最好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牧民家里都有摩托车,他们只能几家合用一辆摩托车。即使是摩托车,在这样的道路上骑行,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在去唐干乡中心寄宿小学的路上——一片牧场上——遇见了仁青措一家,结果,她家摩托上的人数,把我惊着了!尽管事先知道牧区的学生都是几个人一俩摩托来上学,但像这样演杂技一般,还是令人震惊,多危险啊。有些牧区的学生家里连摩托这样基本的代步工具都没有,上学接送是住家附近的邻居代接,一下子就接走两三家的小学生。任青措的资助人是“享受生活”。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这里是唐干乡中心寄宿小学的操场。也许是巧合,当我们的车停在学校的门前,一场中雨不期而至,几分钟之内,校园就成了水塘和沼泽地。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雨后泥泞的操场,破旧的教室。事实上,在草原的夏季,像这样随时来临的雨水,是经常性的。而这里就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地方。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不亲自来一趟,很难想像这里的现状。城市里的学校已经很难有这样的景象了。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多杰老师在这里太有人气了,永远的礼帽和衣冠整洁,呵呵!他总是给孩子们带来欣喜和希望!孩子们看见了他,都自动的靠拢过来,抢着和他照像。后来都是要排队的哦!
       看见吗?在6月底,这里的孩子们很多都还穿着棉服。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校长、班主任介绍每一个接受一对一资助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前排学生是已经接受和等待接受资助的学生。后排左起:学生的班主任、副校长、多杰老师、吴老师、校长、阿卓老师、班主任。孩子们还小,很腼腆羞涩,用汉语说不清也不太敢说话。班主任逐一介绍了孩子们的情况。其中两个受助的孩子学习成绩是班里的第一名。坐在前排穿粉色棉服的小姑娘,就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之一,可是,当我请她介绍一下自己的时候,这个害羞的小姑娘,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恨不得躲到桌子下面。这让我心疼的放弃了让孩子们自我介绍的打算。
       这个教室里的课桌和椅子,都令我难过。我想我四五十年没见到这样的课桌和椅子了。那种矮矮的长条椅,似乎我在60年代上学前班的时候,使用的是这样的椅子。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当我们从教室出来,准备去校长室的时候,我吃惊的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孩子们就在雨后泥泞的地上,吃着他们的晚餐。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看见了我们,孩子们好奇的围拢过来。手里捧着的饭碗里,除了面条或者面片以外,基本见不到肉和菜。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依然是一年四季喝着冰冷的生水⋯⋯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一个大通铺上,要睡810个孩子。被子是学校统一配备的。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翻开床单,我吃惊的发现,孩子们几乎没有棉褥,只有一层薄薄的毡子!!!
        能够想象吗?即使在零下20几度的严寒中,这些6-10岁的孩子们(都是三年级以下),也是睡在这样冰凉的水泥床上。没有木板,更不是我们东北的火炕,是水泥台子,他们需要棉褥啊!做为母亲,我的泪水止不住就掉了下来!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为了去探访学生,一路就这样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走啊,走啊!走在如画般美丽的草原上,走在漂亮的电脑屏幕桌面上。这里似乎除了牛羊,看不见什么人。就这样跋山涉水,我们从一路欢歌,到默不作声,到气喘吁吁⋯⋯幸亏学生的家人早早的就迎了过来,我们身上的背包渐渐的都甩给了藏族兄弟。
      从下午5点开始,阿卓老师就不断的鼓励大家:加快速度,马上就要到了!可是,走了很远,又走了很远,传说中的黑帐篷总也也没出现。已经6点半了,又累又饿,还有高原反应的艾米莉终于头疼的躺在地上⋯⋯但是不行啊!必须走,藏族同胞说:天黑了会有狼。短暂的休息之后,再次出发。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在与牛羊为伴,行走了半个小时后,终于远远的望见了传说中的黑帐篷,望见了远远的前来迎接我们的家人们。心中禁不住涌起温暖、骄傲和自豪,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啊!终于到家了,见到亲人了,有依靠了!

那些被我们牵挂着的孩子们!
      这就是传说中的黑帐篷——牦牛毛编织成的,一直是生活比较贫困的牧民们住黑帐篷,生活好一些的住白帐篷。帐篷里面除了睡觉的被褥,没有其它任何东西,这就是牧民们简单却温暖的家。
      炉火烧的很旺,驱走了渐渐袭来的寒意,热腾腾的酥油茶,好香,馍馍也变得格外好吃。

        关于资助学生的详细情况介绍,请见下一篇博文。更多信息, 请看我的QQ空间中的视频链接:

 http://user.qzone.qq.com/1339020387/infocenter#!app=847&via=QZ.HashRefres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