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按:因为一直关心美国本科升学问题,所以业余时间经常浏览各种论坛.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篇写交换学生的文章,读后深为感动,仿佛看到自己的儿子.他文中描述的许多,我周围的学生、家长都有类似经历.难得的是从一个孩子笔下写出,格外真实、生动。因此,非常想推荐给大家。但我与这个写文章的孩子完全不认识,连网络交流都没有。我尝试着在论坛给他发了一个帖子,希望他能允许我在博客中转载他的文章,希望能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分享他的经验。大约一周后,我很高兴的收到他的回复。这个孩子目前也正在申请美国本科的行列中奋斗,在这里,祝愿他美梦成真!
对在美交流生申请大学的一些看法及个人高中经历
文:ashleeeeeeee
最近看到论坛上很多人问去美国交流申请大学好不好之类的问题,看到大家都满焦急迷惘的样子,不禁想到1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分析来分析去,所以想开个帖子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我先自我简单介绍下,我是国内读完高一来交流的,当时来这个学校想上高三,可是学校不让我跳级,所以我就老老实实地上了高二。不过大家不要以为如果读了高三就可以拿毕业证了,美国的公立高中90%不给交流生毕业证。因为要拿毕业证必须修满一定学分,你再怎么天才也不可能把人家四年的分在1年拿到吧?就算你有这水平,你一天那么多课上的过来吗?当然有些州是例外的,因为各个州的规定不一样。据我所知,Utah州是可以拿毕业证的,但是想想摩门教,寒。
拿不到毕业证,就会相对缩小学校的选择范围。高2申请,对申请牛校不利。
说实话,我当初来交流也是抱着高二申请的态度来的。70%从中国来的交换生都是想来美国这1年申请大学的,可是最后真正做完申请的有多少?申请结果满意的又有多少呢?
之所以现实和预计目标差别那么大,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决心和毅力,而是不可控因素真的很多,大家来后真正体验过了就会慢慢规划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申不申请,什么时候申请效果最佳,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的目标是公立大学,那你在美国或是中国申请都无所谓,因为本来竞争就小,更何况一些大学连sat什么的都不要。
如果你的目标是排名靠前的私立大学和LAC,还想要点“小钱“,我觉得你应该过完你的交流年再申请(对于高一读完来的,可以回国直接申请了,对于高二读完来的,如果不介意多1年的话,可以考虑过完这1年再申请)
刚来时我们把来美国私立高中的留学生和自己混淆了,觉得不理解为什么人家什么来读PG或者12年级就搞申请,而我们交流的就不能申请大学呢?
可是大家看看,全中国来美国直接读12年级,PG的有多少人?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最起码在这里读了11年级的。
还有一个现实,交换生和留学生不一样。交换生有更多的顾虑。因为你不是住学生宿舍,亲戚家的。你是要住在刚开始对于你十分陌生的人家里,your
host
family.大多数项目的交流,寄宿家庭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人家供你吃供你住1年,你每天闷在房间搞学习搞申请可能吗?人家想host你,是因为他们对你们国家的文化感兴趣,渴望和你交流,希望你变成家里的一分子,和他们参与活动。我有个交换生朋友,刚来时他们家对他超级好,他命很好,找到了个有钱善良的家庭。可是3个月后,他们家通知他换家庭,没有商量的余地。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在家不是学AP,就是准备sat,联系学校做申请什么的,家里也跟他说不了几句话,更别提大家一起出去玩了。他host
mom气不过对他说,你背单词全世界都可以背,你为什么要偏偏跑到美国来背单词?后来他就在各个家庭之间(后面几家也对他这样很有意见)奔波,每次都打电话来抱怨说我要是在中国,我爸妈高兴都来不及,可是来到这里,我爱学习难道是罪过?我也有一些朋友,性格和家庭合不来,好几个都是换了好几次家庭。在这种时候,连个停泊的港湾都没有,你哪来的什么心情搞申请?
我举这个事例就是想说,在这点上交换生和留学生不一样,他们不用考虑家庭相处问题。交换生,想申请想学习可以,但是你不能占用和你自己家庭交流社交的时间。不仅不能占用,而且要尽量的交流。你想想,你交流生不是来交流的那是来干什么的?在美国他们就是你的父母,你如果以后有困难了你不找他们找谁?如果你不付出爱,你凭什么希望你自己可以得到家庭的温暖?你就等着在美国过一年无人嘘寒问暖的生活吧。
准备考试,申请大学,是要很多时间的。我来帮你算个账,你每天3,4点放学,参加了学校体育运动回家就要6点多了。洗澡+吃饭就要搞到7点多。如果你很有毅力不看电视,你开始学习。一般来这里的中国人都是AP狂人,选了挺多AP的,再算上你的文科作业:历史+英语,你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最起码是3个小时。我们且不谈初来乍到时做作业,那才叫个痛苦啊。1个小时只能看几页历史书,查几个生物单词。我认识一个朋友,国内1牛人,英语也不错。刚来那回儿,历史和生物就耗了她8个小时。当然开始的一个月都是艰难的。大家一定要挺过去。就算你牛到无边,刚来花3个小时搞定作业,也已经10点多了。(如果你只和家庭在饭桌上交流的话)。这个时候基本和大家国内学习的时间差不了多少。可是我觉得你来这里应该多读读原版书吧。像是我,在国内,就特别想读那些原版的畅销书拉,经典小说拉,无奈囊中羞涩,那些新出版的书也特别贵,所以读得也不是很多。来这里了,图书馆,网上打折书,都是触手可得,现在不读,更待何时?很多人以为来美国交流1年,英语就会变得多好了,口音都没了,什么书都看得懂了。如果你光靠学校那点,你别指望你英语阅读水平有多大提高,尤其是公立学校的。美国公立学校英语课,(如果你不选AP
ENGLISH),简直就是混饭吃的,你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甚至还有次在教引号的用法,一年根本读不了几本书。如果你学AP英语,那你每天学习时间不可能只是三个小时。所以我觉得,多读点书真的有好处,不是说SAT可以提高多少分(当然可以也会提高),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用最灵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描绘细节,对写essay提高非常大。我因为是帮校报写文章的,过了1个多月,2个月,我真的发现自己表达越来越自如,越来越地道了。后面还写了篇作文参加州里的创造性作文比赛,得了oregon州高中组1等奖。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阴阿。尽管最后没有进全国的top10,但是我真得很满足。我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英语,作为我的第2语言,能跟美国人平起平坐,我真的是欣喜若狂阿。这不知道比我数学,物理得奖开心多少,因为在理科方面,我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对于英语,凭着我自己对阅读的执著,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真的感觉是每一步都是在超越自己。
现在谈完学习,想讲讲课外活动。不论从申请角度或者从长远发展,我们都可以从中获益很多,找到自己今后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之所以认为交流完申请的最大原因之一。因为就算你rd吧,那也只能看出你来得4个月所取得的成绩,如果你开头1,2个月都是在适应期的话,那么你如何在2个月之内把你的光芒和潜力全部都展现出来呢?光有实力不行,一定要有机遇,才能让别人看到你自己的实力。我来之前,对什么辩论阿演讲记者采访这些都特别有兴趣,可是来这里之后很失落,觉得这些都被自己的英语托了后腿。不是说自己英语不好,只是再好也不至于出口成章,脱稿即兴演讲,和一帮子美国人辩论不休吧。思维敏捷有什么用,表达不出来,说得不流利照样不行啊。好在我和学校里一个女声特别喜欢抬杠,这么一来二去的,把我的英语反驳吵架能力练上来了。只是我自己不知道而已。今年3月,学校的辩论队要去地区里比赛。我上辩论课,但不是辩论队的。以前上课自己也不是很活跃,总觉得自己不能那样快速激烈地说话。可是那次正好一个队员临时不能来了,人数凑不满,老师急死了。正好看见了我,就拉着我去充人。我想可以少上半天课,我当然屁颠屁颠地去了(关键那天有个历史测验,我没复习好)。去了那里,我刚开始听他们blah
blah得乱说,吓得屁滚尿流,觉得我还是不站起来丢脸了。后面想想,坐在位子上那么长时间也太窝囊了,再说每个人必须发言。对方正好有个严重漏洞,我想到了中国的一个例子,就站起来反驳他。我blah
blah狂说了一大堆,最后坐下来突然发现我什么时候可以说得这么快,这么流畅了?不过我记得那时我的手都还在发抖,冰凉冰凉的。第一次成功了,后面我就来劲了。管什么语法,发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后面我们学校赢了地区第一名,我意外地得了最佳辩手。我们同学和老师在那里骂我上课装死人。我一直在想,如果那个队员来了,我没有了这次机会,没有这个逼我了,我是不是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其实可以那样自如,胸有成竹地用英语辩论?我是FBLA(Future
Business Leaders of
America)的社员之一,刚开学加入的。这个社全美国的高中基本都有,主要是想办法赚钱,培养leadership的一个社。我在里面呆着,参加的活动不少,可是无非是做做收钱的,卖东西的,很多锻炼能力的事情我都没做。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那时候一直觉得语言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劣势,错失了很多良机。可是有一次,有一个即兴演讲的比赛。每个社员都要参加。我再想逃避也不行。可是那次我却很以外的说得很好,我自己真的没有想到,老师也很惊讶。当时正好是第一学期结束,可以换课。我觉得我确实该锻炼自己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英语,就选了public
speaking这门课。3月底的时候,去州里演讲,我得了三等奖。每天自己在家苦练英语,花一个多小时纠正发音,这些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而是我们不敢。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千万要抓住机会,不要像我这样过了半年才想到去尝试。可是仔细想想,如果要我在开头的前几个月取得这些结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个积累的过程,潜力是需要时间的磨砺,培养和激发才能变成实力,闪烁光芒的。
这么多课外活动,如果我一来申请可能就错过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很多比赛,大型竞赛都是在下半年,如果大家很有信心,想去好学校校的话真的应该等等。因为很多比赛都会是你的舞台。不论是学科竞赛还是各项课外比赛。而这些,在你的申请材料中是一个亮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