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选择美国大学

(2007-04-24 00:26:51)
标签:

教育

留学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分类: 美国留学
   怎样选择美国大学

               ——留学家长沙龙情况交流

 

    举杯邀明月按:3月31日举办留学家长沙龙前后,很多博友都希望我把沙龙的情况介绍给大家,让不能参加的家长也有所收获。但不好意思的是,由于近期比较忙,一直没有时间整理会议纪录,让大家失望了,我心里也很愧疚。今天,终于可以补上欠了多日的作业了,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怎样选择美国大学

 

    2007年3月31日, “留学家长沙龙”活动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京城的近百名家长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怎么选择美国大学”,包括“美国大学点评”、“现场案例分析”、“家长经验介绍”、“互动交流问答”等四个环节。重点在于“怎么选择美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点评”。

    在Tom先生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我们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了美国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资深的关注留学的家长了,但Tom谈的很多问题仍然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虽然已经和他有过一些沟通,但他的演讲仍然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

    在Tom的选校原则里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价格,然后是排名/声誉、学校类型、支持体系、学校规模和地理位置。

    把价格放在首位,想来大家都可以理解,再好的学校,你付不起费用,梦想就只能是梦想。

   排名来说,他反复强调,不要看的过于重要。

    第一、通常做排名的第三放机构很多,其中《普林斯顿评论》最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而《US News》则更具有商业性,评价标准不同,排序也不同。因此,通常排序上相差十名二十名,在教育质量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排名对毕业后找工作重要吗?也不重要。如果不是顶级的学校,比如长青藤盟校,其他学校的排名先后不会对企业是否录用你产生直接影响,重要的是看你对美国文化的融入程度和是否聪明能干;

    第三、对申请研究生重要吗?也没有很大的影响。关键看你的学习成绩—GPA、推荐信,看你是否有突出的贡献、个人见解等等;

    第四、对毕业后在中国就业重要吗?如果不是顶级的学校,比如长青藤盟校,也不是很重要,还是要看个人素质。但你在选校的时候应该关注一点,这所学校在国内是否有强大的同学会——中国同学会,如果有,那么很多时候这些学长、校友给你的帮助可能要超过你的学校排名。(明月感慨:很重要哦!我是很关注这一点的,我相信很多中国家长和学生都关注,但他对同学会的看法我以前没有想过!)

    对于学校类型来说,无非是公立和私立,但还要考虑的是学校所属的宗教关系。对于教会学校,我们以前通常的考虑是:教会学校管理严格,学生和老师都很友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想法。Tom谈到的观点是,在招生的时候,学校都会说,他们欢迎不同信仰的学生来校学习,但是试想一下,你周围的人——老师和学生如果多数信仰某种教义,作为在我无神论环境长大的中国学生,你能融入其中吗?你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吗?如果你长期游离在学校的主流文化之外,你会生活的快乐吗?(以前还真没考虑过!)

    Tom对美国不同教派的学校做了简单的分类:

    比较欢迎不同信仰的学生教会学校:卫理公会学校、圣公会学校、犹太人学校;

    比较居中的教会学校:天主教学校;

    比较坚持自己主张,有较严格戒律的学校是浸信会学校、摩门教学校和基督教学校;

    有些学校,他强烈建议中国学生要慎重考虑!!

   支持系统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Tom如是说。在任何地方读本科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海外——离家很远、文化很新、语言陌生。因此,你需要寻找可靠的精神支持系统——中国同学会,或者有比较多的中国学生,或者考察该校是否有强大的国际事物机构。他说在海外的学生通常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据他所知,在Yale Uni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中国学生通过心理咨询来调整精神状态。因此,他建议尽量避免选择中国学生少的学校,要查一下该校是否有中国同学会,关注国际学生事物处理机构的规模。他比较建议大家更多的选择加州,因为那里华人多,学生比较容易被接受。什么样的学生更受欢迎,更容易融入美国文化呢?他认为是:自由的、浪漫的、善于运动的等等。(坦率的说,以前我还真没想过这些

    学校的规模。美国学校对班级的概念与中国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班级是以本年度一个年级来计算的,班级人数就是年级的人数,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同一年中一个专业的几十人。因此,孩子们被不同的文化包围着。因此,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方面、社交方面、健康方面。

    此外,学校规模的大小,从孩子的心理感受上有很大的不同:在一所每个班级(年级)有10,000人的学校里,你的孩子只是一个数字代码,每天很多人从你身边匆匆而过,却很少有人关注你;但是在每班有1,000人的班级里,你的孩子才是一个学生,你会有朋友,你会经常和教授吃饭,甚至校长也叫的出你的名字。因此,Tom建议,尽量避免去每班超过3,000人的学校就读,对那些内向的孩子更是如此。(这也是我以前没有考虑过的角度

    地理位置。美国与中国在地图形状上比较相似,但由于地形的不同,在气候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他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气候的情况是否适应,比如他提到了某些我们著名的大学或文理学院,他知道那些学校有很好的学术水平,但那里太冷了(他做出很夸张的表示)或太热了,不适合生活,不要去。(可是中国家长会说,那么好的学校,冷怕什么?!多穿点嘛!!呵呵,很不同的思维啊

    二是交通费用;

    三是人身安全;

    四是最好在很多中国人的地区,比如:加州、纽约、波士顿;

    他认为中国人多的地方相对安全一些,你不会被一眼认出是外国学生,因为中国人多的地方很多是移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小。在美国三分之一的女性遭到过性骚扰,大部分是在大学期间。因此,尽量不要去中国人少的地方,比如中西部,南部。

    总体说来,听了Tom的介绍,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美国人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孩子是否能在那里愉快的完成学业,孩子精神上的健康和快乐高与一切!这是与中国家长们关注排名和学校声望显示出非常大的不同,值得深思!但我个人认为:中国还是有自己的国情,我们也不可能完全照搬。但Tom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知道选学校还要考虑另外一些我们不曾考虑却依然很重要的东西。也许我们也会有一天,把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