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之《孔学新语自序》注译

标签:
孔学新语南怀瑾 |
分类: 沿着南师的足迹 |
南师之《孔学新语自序》注译
髫年入学,初课四书;壮岁穷经,终惭三学。虽游心于佛道,探性命之真如;犹输志于宏儒,乐治平之实际。况干戈扰攘,河山之面目全非;事变频仍,文教之精神隳裂。默言遯晦,灭迹何难。众苦煎熬,离群非计。故当夜阑昼午,与二三子温故而知新。疑古证今,时感二十篇入奴儿出主。讲诉积久,笔记盈篇。朋辈咐嘱灾梨,自愧见囿窥管。好在宫墙外望,名堂揖让两庑。径道异行,云辇留连一乘。六篇先讲,相期欲尽全文。半部可安,会意何妨片羽。砖陈玉见,同扬洙泗之传薪。讽诵雅言,一任尼山之拄杖。
一九六二年孔圣诞辰,台北
注:《孔学新语》一书为南师最初讲《论语》中的前六篇合集,完整二十篇的书名叫《论语别裁》
髫年入学,初课四书;壮岁穷经,终惭三学。
髫年
课,按规定的内容学习或讲授,这里指学习。
三学,戒定慧三学,代指佛法。壮岁穷经,经,指《大藏经》。
我童年时候入学就开始读《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本书,
壮年时读完了大藏经,始终惭愧说自己是学佛的。
虽游心于佛道,探性命之真如;犹输志于宏儒,乐治平之实际。
佛道,佛家和道家。
虽然我把精力放在佛家和道家上,探索关于性命和真如方面的学问,这样做,还是输给了伟大的儒家,因为他们乐于治国平天下的实际行动。
况干戈扰攘,河山之面目全非,世变频仍,文教之精神隳裂。
干戈,用武器斗争;扰攘,赤膊相争,指暴乱,暴动。频仍,频繁不断。隳,音huī,毁坏。
何况由于战争和暴动,国家政权更替了,人心世道的危机仍然频繁出现,文化和教育的精神被毁坏、破裂了。
默言遯晦,灭迹何难。众苦煎熬,离群非计。
遯,音dùn,逃走,又六十四卦名,上乾卦下艮(gèn)卦,应该读tǜn。书本上为循,错误,以原版为准。
沉默不说话,逃遁隐藏,即使这样死去不留名又有什么困难!大众心灵痛苦饱受煎熬,这样离开群体不是办法。
故当夜阑昼午,与二三子温故而知新。
夜阑,离夜将尽。阑,残留,尾端。比如,阑尾。昼,白天。二三子,几个学生,典故来自《论语》。
所以不分白天黑夜和几个学生研读儒家文化,希望通过温习传统文化,从中发现解决这个时代问题的新方法。
疑古证今,时感二十篇入奴而出主。
入奴出主,因崇信一种学说而排斥另一种学说。见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泛指没有自己的主见,要么推崇,要么歧视。主,尊崇,奴,贬抑。
通过大胆地怀疑古人的观点,用当今的现实来佐证,经常感叹前人关于《论语》二十篇的论述、解释,都不够圆融。
讲述积久,笔记盈篇。朋辈咐嘱灾梨,自愧见囿窥管。
灾梨,成语,灾梨祸枣,指粗制滥造的印刷品。古人常用梨树和枣树的木头刻板印刷,作者这里谦虚。
讲解内容积累久了,同学们记录的笔记本都写满了,同辈朋友叫我印刷成书,我担心自己的见解可能局限于狭隘的视野。
好在宫墙外望,名堂揖让两庑。
名堂,皇帝祭祖以及与神明相通的建筑,天子造明堂以明志。这里指政府首脑。揖让,作揖谦让,宾主相见的礼节。两庑,孔庙大成殿东西两侧的建筑,是供奉先儒的地方。
好在政府的眼界打开了,提倡复兴传统文化。
径道异行,云辇留连一乘。
径道,小路;云辇,装饰有青云纹的车,指高行之士。
小路上的人各有不同的行走方法,但有气度格局的人,都喜欢大乘佛法。
(这句话翻译不够满意,望读者不吝赐教)
六篇先讲,相期欲尽全文。
先讲《论语》中的六篇,和大家约好还有时间的话二十篇全部讲完。
半部可安,会意何妨片羽。砖陈玉见,同扬洙泗之传薪。
洙泗,洙水,位于曲阜之北,泗水,位于曲阜之南。代指儒家文化。传薪,传递下来的文化。
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安天下,如果能够领会于心,哪怕只懂一点也没关系;我抛砖引玉,大家一起共同弘扬儒家的的学问。
讽诵雅言,一任尼山之拄杖。
拄杖,禅宗祖师教化学生的工具,教棍,引申为教育。书本中为“挂杖”,乃“拄杖”之误。尼山,位于曲阜城南30公里,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生孔子。
讽诵,读诵;雅言,与方言相对,指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一起来学习优秀高雅的儒家文化,敞开胸怀,让孔子来教化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