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一组“屁画”,今天又在网上搜到一篇“屁话”,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放屁的道理?!
食物进入我们的肠胃后,经发酵在分解为“固体”和“液体”的同时,也产生了气体。这气体若从“上腔”排出,为之“嗝”;若从“下穴”排出,为之“屁”。从处理这两种气体的措施的“简”“繁”来看,似乎“打嗝”要显得文明一些:只须用纸巾掩口扭头就是。而对于不期而至的“爆屁”来说,如若“声气”俱超引起别人的关注,不单会被人厌恶,有时还会引发事端。
据我看到的这篇关于“屁话”的文章介绍:在欧洲的历史上,长期以来,在下层人民中间,放屁一直作为人们幽默的源泉而备受推崇。而到了18世纪,伦理道德的权威们才开始积极地对此现象进行镇压。他们从礼仪上对放屁的行为严加诫训;在文字和语言中也把“屁”字删去言不及“屁”;而清教徒们则干脆宣布,放屁就是“犯罪”。
其实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着对“放屁”这一生理现象严厉的、甚至可以致人死命的禁忌。据一个19世纪的英国探险家的记载:有的民族将打嗝归属于文明举止,却对“腹中之气”极端憎恶;假使此类气体在冲出来时不小心爆出了声,而又导致某个旁观者笑了起来的话,那他立即就会被砍死,因为这种事是有关名誉的。
在十六世纪期间,这位探险者曾在非洲的冈比亚河流域探险。据他说:在黄金海岸的某部落,其成员“总是万分小心地不在人前放屁。”并对他们这些随便频频放屁的西方人很是不解,因为他们无法容忍有人竟敢当着他们的面自由地放屁。在他们的眼里,“放屁”这种事情简直是十二万分的无耻,简直是对他人的人格上的侮辱和蔑视。这个部落里曾有一位体面的老人,他在向头领鞠躬时放了个屁,这使他羞辱难当,竟当下悬梁自尽。

也许是文明人在“放屁”这一不可控或很难自控的生理行为中,使他们不得不想起自己的动物本源而倍感尴尬的缘故,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对“屁”的存在而使人局促不安而同时又感到无可奈何。
“屁”是弱小、短暂而易逝的,它本是一股恶俗之气,我想没有人会喜欢它。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的出现却会令人倍感欢欣鼓舞。比如说消化系统有毛病的人,才动过腹腔外科手术的病人……前者在放了两个屁之后会感到肚子舒服了;而后者放的屁价值更高,因为证明“手术是成功的”,患病者康复有望。
更有甚者的是法国历史上有一位鼎鼎有名的“响屁”演员,他靠着一项独特的放屁技艺在“红磨坊”走红,令全巴黎的人都对他的表演感到无比震惊,他可以用放屁模仿各种令人惊叹的声音则收放自如。据说在他表演时,常令一些体面人物笑得前仰后合丧尽绅士风度。
……
其实人们吃下的每样东西都会变成固体气体和液体,但我们却装得好像屎和屁根本不存在一样。可是放屁是一个生理现象,无论人们怎样蔑视,它都会与我们如影随形。虽然在某个关键的时刻,它的不请而至甚至会给人们的工作、名誉、爱情、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为了身体健康,不管你愿意与否,你每天都得放大约15个屁,而医生说了将屁憋在腹内对健康是有害的。
在中国的文化中,凡与“屁”字组成的单词,大都与骂人有关:“屁话”、“屁事”、“马屁精”、“放狗屁”、“狗屁不通”、“屁滚尿流”、“这人屁得很”、“有屁就放,有话就说”……最雅的算是骂人“脱裤子放屁”,但也决不是褒义。
现在虽然放屁已经不以“犯罪”论处,但在人前放屁依然会被视为“不检点”。
这扁“屁话”还提到:屁长久以来就是人们表示轻蔑的一种粗野手段,但在过去十年中,放屁在美国和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已逐渐变得正大光明,并且已公开承认屁是有趣的。儿童书中已开始讨论“我们放过的气”,贺卡上人们对“屁”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更是以屁制造幽默,电视和电影的喜剧片也会例行公事般地把屁当作笑料。甚至有的电台主持人几乎天天都要对着麦克风放个屁,用来娱乐和招揽北美的听众。
以上描述虽然我没有全部看到,但这些现象显然是存在的。既然人们不愿放弃口腹之欲,那就只能勇敢地面对“放屁”这一幽默的生理现象。关键是如何在“放了屁”之后体面地全身而退,这才是本文的重中之重,你想知道吗?
在礼仪的范畴内,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在人前放屁是不礼貌的,笑人放屁也是不礼貌的。最好的表现是“充耳不闻其声”“假装未闻其臭”。一句话“放屁者把已经发生的事遮掩过去,假装自己什么也没有做过。”而闻屁者用现在网络上的常用词来表达,就是“忽略”二字,也要装着“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惯常处理方式。
现在出国的人多了,国内出版了很多书,指导人们如何定机票如何进酒店,如何拿刀叉如何打招呼……,有告诉人们“在洋人(在此仅指老美)面前放了屁(包括打嗝)咋办”的书和文章吗?你看见过没有?反正我没读到过。
记得几年前我去美国不久,每天女儿女婿早出晚归,我和两个ABC每天从下午4:30要一直待到晚上10点上床。躺在床上小ABC还要问我:“外婆,你今天学哪句(英文)?”关系很是密切。
一日,我在两个ABC的面前坦然而屁,弄出了点声响。
小ABC马上说“外婆!你不可以这样!”
我说:“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管天管地管不着屙屎放屁’。所以你是不能管我的。”
大ABC在一旁听见了笑起来:“她不是说你不能放屁,但是你要说‘Excuse me’。如果你不说,美国人会以为你没有礼貌。”
我说:“放屁又不是什么得意的亊,悄悄地放了就算了嘛,还要说什么Excuse me,提醒人家闻臭气啊?!”
两个小ABC大笑起来。
不过,那段时间不知道是我的消化系统超好呢,还是吃得清淡的原因,在有洋人的场合,从来无甚险情发生。
但有一次在家吃饭时,我一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动静,女婿和两个ABC一齐大喊‘Excuse me’把我吓了一跳。
女儿在一旁淡淡地说:“这是美国的文化,放了屁得‘通报’一声。”我只好马上说一句‘Excuse me’,才把局面控制住。
晚上睡觉时我问小ABC,如果在教室里有小朋友不小心放个屁也要说‘Excuse
me’吗?她说“不要说的。”之后她又补充了一句“要是别人没有听见,也是不要说的。”
这下我算是明白了,在洋人(美国人)的地界“哑屁不出声,响屁要道歉。”若按中国的习俗处理,别人就会认为我们不懂礼貌的。
你的明白?!
(照片来自网络)
有关链接:往事如屁:放屁的历史奇闻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73310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