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木复苏,想必女儿家后院的桑树也该吐芽了吧?
去年春天,女儿为了圆她儿时的一个梦,突发奇想地养了一群蚕。我们每天听着蚕儿吃桑叶的沙沙声,看着蚕儿从黑蚂蚁般的脱胎换骨一天天长大,真的是一个很温柔很享受的过程。

到了吐丝的时节,看着蚕宝宝一只一只地消失在银色的茧里,不禁会有几分惆怅与失落。

“作茧自缚”在人的词汇中无疑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当我目睹蚕宝宝“作茧自缚”的时候,却感到有几分凄凉几分悲壮,并为它们自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心生崇敬!

本来我以为蚕宝宝到了要吐丝的时候会通体白亮。

但在我仔细地观察后,却发现它的身体只是微微泛黄。
这只蚕宝宝在作吐丝前的最后挣扎,它是在向世界告别呢。

到了吐丝的阶段,女儿找了个纸质的蛋盒给蚕宝宝做了个临时的“家”。

聪明的蚕宝宝居然可以像拉吊床一样地悬空作茧。

呵呵,这两只蚕宝宝相约着在有盖子的蛋盒里吐丝作茧。

当我把盖子拉开时,蚕宝宝和它的茧就漂浮在空中了。

我们把蛋盒里结好的银茧儿摘下来,再过几天,化成蛾子的蚕宝宝就会咬个小洞洞钻出来下“蛋”了。

整整一个春天,我们看着蚕宝宝们吐丝、作茧、成蛹、化蛾,完成了繁殖下一代的重任后它们悄然死去。
如果人们要把这些茧用去抽丝织绸,那蚕宝宝的生命就只能停留在成蛹的阶段而会失去化蛾的美丽。想起来一件绸衫多少茧,多少蚕蛹要死去。为什么“保护动物协会”的同志们只反对人们穿“皮草”而没有人反对穿(桑蚕)绸缎呢?难道蚕宝宝就不是动物不是生命不值得怜惜吗?
自从看到过蚕宝宝“作茧自缚”时的悲壮,我就有些不忍心穿丝绸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