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余天的春风拂面,河边的迎春花都开繁了。

小区花园里的桃花却正在含苞欲放。

邻居院子里的紫玉兰也在阳光里摇曳。

过了正月十五总算是过完了年,春天迫不及待地就来到了。

正月十六正好是3月1日,贵阳市所有的老年大学也都开学了。

我们小河区的老年大学就设在我住的这个小区的“会所”里。距我家直线距离不过百余米,简直就是“放”在了我家的家门口,不去那里找点乐子怎么对得起政府的关怀呢,我决定去打探打探。

三年前出国之前,我就在那里学习“民族舞”,练就一身“武艺”,之后才有了在美国教堂里教人扭秧歌的功夫。

我们小区里有很多“学校”,光是英语班就有四、五个,可惜教的都是“幼儿”,人家不要我。

还是“人以群分”去“老年大学”吧,那里才是我温馨的家。

昨天早上我去打探情况,顺便在那个“迪斯科班”混着学了一下“第四套秧歌”。据说在这个班的学习的都是年纪偏大的学员,老师也只是带着大家活动活动身体而已,并不执意要学会什么。
我之所以选中这个班是因为它是在上午活动,下午还可以好好休息。

但我又有点不甘心,想学点“高尖精”,所以下午我又去了。
跟着“民族舞班”跳了一下午,形体训练时我蹲下去了就站不起来;最后的换位双脚跳,也跳得很吃力,我觉得我随时都会有摔到的可能……老师是“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说这个学期要教两个舞,第一个是教蒙族舞,于是我学了一下午的抖肩,才发现“我的肩膀根本就不听我的话”。
我们这里虽说是“老年大学”,但我看这个班有一半是中年人,我咋能和她们参乎和她们比呢?自不量力呀!老师喊一声“下腰”,没准我这里就会听见“嘎巴”一声响!

我继续在大楼里乱逛,发现有个“电子琴班”还不错。
那年大ABC回来时,女儿为了不耽误她练琴,临时买了一个“雅马哈”放在我这里一直闲置。废物利用吧,我决定放弃站着跳的课程,选择坐着弹的课程,于是拿了张百元大钞去报名。

可负责的老师说,满了!一个罗卜一个坑,一个人用一架琴。20架琴已经各自名花有主!
我不甘心,到教室里去“偷师学艺”。老师看我立志学琴,放出话来:你用我的教学示范琴练习吧。然后就教我如何用左手按1234567,又教我用右手按1234567……
我终于交上了学费(电子琴100元,其它学科仅70元。),下个周一就可以正式去学琴了。

星期四上午还有个“合唱团”也不错,到时候去看看。唱不了女高音唱唱女中音也行。还有个“声乐班”,不过我害怕“吊嗓子”,只想随便吼几声练练肺活量,所以就主动放弃了。
只是这样一来,我哪里都去不了了。计划中的北京、成都、丽江都已成泡影。人生变数太大了,特别是对我这种没有约束的闲人来说。那就顺其自然吧!
“顺其自然”这是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生存状态,随随便便随心所欲身心放松混日子,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