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美国时,曾经在一份中文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文章称:由于美国失业率急升,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食品----“午餐肉”又重新抬上了民众的餐桌。
意思就是说午餐肉是美国人民“困难时期”的食品!
而午餐肉于我来说却是一道省时省力的美味,时至今日,我依然会不时地煎上几片,做给两个ABC吃。
我第一次知道午餐肉已经是六十年的文革后期。那时没有冰箱,一旦家中突然来了客人,主人家就只有发干菜掏泡菜坛,能开罐头的人家是极少的,何况是“肉”罐头!
有一次我去我的一个亲戚家,那家的男、女主人都是“局”里的工作同志,所以能偶尔分到一些稀罕之物。我记得那天女主人拿着一个小勺子,在一个铁皮盒子里舀出一些粉红色的肉末,和酸豇豆一起炒,我惊问这是什么好香呀?女主人得意地回答我说:“这是午餐肉!”
从此“午餐肉”这道好菜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间。
(照片来自网络)
后来国家的经济转好,市面上各种牌子的午餐肉也多了起来,我也就会时不时地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再后来有了“火腿肠”,吃起来味道差不多,开启更为方便,所以基本上不再买它。只是在餐馆里吃火锅的时候,间或会点上一盘午餐肉相佐。对于它含有防腐剂是“不健康食品”一说,我以前还真不知道。至于它的“发明”与“发展”我就更不知道了。
(照片来自网络)
看了那份中文报,我才知道这午餐肉原来是纽约人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研制出来的“作品”!主要材料是猪肉、糖、盐、水和马铃薯淀粉,再加点硝酸钠以永保肉块可爱的粉红色。
据说当年经济萧条时期,人们买不起肉。由于午餐肉比牛肉猪肉都便宜,又是熟的打开就能吃,算是物美价廉,所以人们纷纷把饥馑的眼光投在了午餐肉的身上。历史上曾称赞它“帮助当年的纽约人渡过了难关”。
后来这种扁铁皮罐头的午餐肉在二战期间,成了美军的日常食品,并随着美军征战各地而迅速窜红全球,所以它又被誉为“帮助美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食物”。
(照片来自网络)
随着战后经济复苏,午餐肉已渐渐从美国人的生活中淡出,主张健康饮食主义者甚至呼吁“消灭”午餐肉(指午餐肉里含有防腐剂)。
唯今天金融危机重挫经济,令午餐肉“东山再起”。
提及午餐肉,一个住在纽约长岛的主妇说﹕“过去我们吃牛排,现在改吃午餐肉。牛排1磅至少6美元,而午餐肉的价格不到一半,午餐肉就是我们的便宜牛排。”
(照片来自网络)
研究午餐肉历史的作者布莱克说:“从心理上来讲,午餐肉是一种令人(在逆境中)获得安慰的食物。”
虽然纽约人想起午餐肉,就会想起大萧条时的颤栗时光。但午餐肉系列产品,仍是美国家庭普遍喜爱的食物,专家评论它能给人带来“独特且可口的口感体验”。所以令它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格外受欢迎。
去年的有一天,我在唐人街的一个杂货铺里,遇到一个熟识的老板娘,问她“最近午餐肉是不是卖得特别好?”她说“不觉得。一直都是这样卖着的。”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讲,猪肉做的“午餐肉”比牛肉做的“牛排”更好吃一些,所以也不管什么危机不危机,想吃的时候就去买。看来美味的“午餐肉”的销量,也成了判断美国经济好坏的指标之一。
(照片来自网络)
午餐肉罐头在美国大约卖2-3美元一听,一些既想省钱又想吃肉的美国消费者,都非常喜欢这类食品。特别是依靠政府派发食物券的美国人,更是午餐肉的庞大消费群。所以穷人们声称:“午餐肉是我们的牛排”!
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道“午餐肉”,还有这么复杂的历史和“说法”。所以对美国来说,午餐肉不仅仅只是食品,也是文化的一部份。凡事都有个来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如果今天在中国的超市有促销小姐边卖边吆喝:“买哪!买哪!这是美国纽约人发明的午餐肉哪!……”会不会有人责怪她哗众取宠乱“吹”呢!
如果真是那样,就只好打开“笔记本 ”,让那人来读老太太我的这篇文章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