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连锁店不但遍布全美国,也几乎遍布全世界,可谓尽人皆知。
我们家的小ABC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远远地一看见那个大大的M,就会即刻兴奋起来,指着那个双驼峰用唱歌一样的声音大叫“麦当劳,麦当劳,麦当劳……”

家庭主妇们都知道,烧一份美味的“红烧肉”不难,难的是烧十份“红烧肉”,每一份的味道,软硬、干湿都一摸一样。

“烧一份”是“小手工业生产”,“烧十份同样的”是“标准化工业产品”。所以麦当劳成功的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它的“产品标准化”。
也就是从理论上来说:无论你走进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的“麦当劳”,都能吃到一样的东西。事实上由于我们的舌头不那么敏锐,所以我们无从认定。

能吃到“标准食品”,是否能享受到“标准服务”呢?

这是我们小镇的麦当劳餐厅,也是我唯一能步行到达的麦当劳。

从它的装潢装饰来看,它是雅致的。

给人温馨的感觉。

由于小镇的高中就在附近,这里就成了高中生们下午放学后“喝一杯”的最好选择。

我很少单独来这里进餐,更多是和女儿来这后面的“A&B”连锁店买菜时,来这里吃上一点炸薯干之类的垫垫肚子。

有时候放了学,大ABC会和同学来这里做作业。

她告诉我,有时候他们会几个同学买一杯“冰茶”,一个拿一根吸管,喝完了又续杯,喝完了又续杯,从来没有人干涉他们。

至于卫生间嘛,更是个“大众便所”谁都可以进。
不过如果你认为所有的麦当劳都这样“宾至如归”,那你就错了。
我曾经在博客中给人出主意,如果你走在曼哈顿的街上感到“内急”了,可以直奔“麦当劳”和“星巴克”。
可是在之后的一次实践活动中,才发现曼哈顿某些地段上的“麦当劳”,并不都是这样宽松。有一处竟会在门上贴一张条子上书“不在本店用餐者请勿使用洗手间”(大意)。这和那些干脆就在门上上了锁,让你按着肚子去“讨”钥匙丢尽脸面的餐厅比起来,也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了!
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以免误导民众,可拖到回国后才想起。
在这里我也顺便表示一下对“麦当劳”的愤怒,这样的“标准化服务”太不厚道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