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和做牙医的二表妹约好了去看牙,谁知道医院临时通知她去参加一个会议。接到她的电话时,我已坐上了BUS,我只好在不改变线路的情况下,到贵阳市最热闹的MAIN
STREET一游。
回到贵阳一个星期了,我还没有进过城呢。
我选定在“喷水池”站下车,因为我要去龙泉路口的眼镜店,就没有去到真正的喷水池“圈子”,而是在龙泉路口过的马路。时隔三年,这里已经修好了一条地下通道,放心穿行其中,一扫以往“穿过斑马线”时的提心吊胆。

就近信步走进“百盛”,这个我非常熟悉的商场。

布局依然,人不多,但比以前显得干净而气派。

我在市内的住房,就在这个“百盛”的后面。以前住在市内时,冬天,我常来这里“散步”。

Levi’s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品牌,在年青人心中它是一个永远的名牌。

还有三S
。(呵呵,这是我很久以前给它取的名字,那时我还念不成英文。)

商场里的服装款式时尚,做工不差,价钱一般。

这里似乎没有大城市白领们趋之若鹜的“世界名牌”。

问了一个营业员小妹,这里有沒有Fossil的表和Guess的包,她说沒听说过。精明的贵阳人,只买实用的,不买大牌的,不拿钱给外国的资本家赚。

下到一楼,突然记起这楼下有个超市,这也是我以前经常光顾的地方。三年是个什么概念,竟会令我记不起这些我所熟悉的地方?是呀,三年的概念就是:当你读到高一时,别人偏要问你上小学六年级的事!

一进超市,我开始激动起来。因为我知道,那里有太多的让我“饿闹闹”地从美国追着回来想吃的好东西。

虽说在美国能买到全世界华人喜欢的食品,但这么合贵阳人味口的F00D也只有“老干妈”一支单品。当然现在的“老干妈”已不只是贵阳人的“老干妈”,而是全世界华人的“老干妈”!因为有很多本来不吃辣椒的华人,在经历了被老美的牛奶面包“果腹”的痛苦之后,都义无反顾地投向了“老干妈”的怀抱。
用面包蘸着“老干妈”当饭吃,这也是我无奈的创造。

而这里的“老干妈”品种齐全花样繁多,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只怕拿不动吃不下。

有肉的“净菜”五元多一份。
“糍粑辣椒配花菜”、“糟辣角炒苦瓜”,还有“筒筒辣角”炒“韭菜”和“丝丝大头菜”。

光是豆腐干,就有十几种。哇!“金钱豆腐”哪,我想你整整三年余!

看到这一案桌的新鲜肉,真是馋煞俺了。记得女婿第一次来贵阳,在餐馆里点了份“酸菜肉片汤”给他喝,他一边喝一边赞不绝口还一边问我们这是什么肉?!
我不好意思一离开美国就说人家吃的肉“不新鲜”,还是说我们对“新鲜”的标准不一样礼貌一点。
前几天说到做脆哨,有位南京网友问我什么是“甜酒”?所以特别拍张照片给他(她)看,四川人叫它“醪糟”。

还有小盒的,份量明显少了许多,只是盒子还保持着原来的SIZE。

这是各类烟熏卤味,荤素齐全。
这是贵州有名的“荞酥”和“波波糖”,是本省不多的“贡品”之一。来贵州旅游的朋友一定要买来尝尝,但要注意生产日期,变质的味道就背道而驰了。

最后,我在超市中拿了两包唾涎已久的“独山盐酸”和一些好吃的东东之后,决定收手离去。
我知道很多远离故土的贵阳人的口水要掉在键盘上了,俺笔下留情吧。

咋个以前我就沒有发现我们贵阳有这么多令人馋涎欲滴的好东西呢?那是“只缘身在庐山中”的缘故罢了。
我买了一盒肉丸子,营业员说已经加了葁和盐的。

回家来做好这碗“肉园子”汤后,才发现这肉园子没有加芡粉!吃起来虽然很“纯粹”,但并不细嫩。不偷懒了,下是还是买了肉末回来自己做吧。

我的奶奶和妈妈培养了我的这个中国胃,我要吃中国的饭来中国的菜。光吃中国菜还不行,还要专“拣”贵阳小菜才解馋。在人类的七情六欲中,这食欲是最怀旧最顽固最难以改变的,所以我必须要回到中国来,也许这里才是我应该待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