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的第一个周日,是我们小镇的“艺术节”,相当于中国的北方“赶集”南方“赶场”。我是教服装设计的教师,退休了寂寞难耐便改做了首饰设计。空闲时东摸西摸居然也做了几百千把件耳环、项链、吊坠、手链什么的。自己戴不了送朋友也送不完,只好在艺术节这天隆重推出卖给来“赶集”的民众。反正我们是本镇居民又不收“摊位费”,赚了是净赚,不赚当休闲。

在经历了前年艺术节的大雨,去年艺术节的大风之后,除了对小商贩们的“风里来雨里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之外,我基本上是不想再去冒这个“风”险了。

何况我在我家的“淘宝店”里也可以出售我做的这些“小叮当”,高兴时给在我家买衣服买包的朋友配上一付合适的耳环(免费),赢来一声“谢谢”,也挺开心。我做的首饰虽然不是“皇帝的女儿”,但的确不愁“嫁”不出去。

所以今年我抱定“天气不好不摆摊”,“位置不好不参与”的宗旨,一改在第一个艺术节提前一个月作准备的积极姿态,一直拖到星期六中午去曼哈顿参加完女儿的FBA协会吃完饭回来,才开始整理。弄了四个小时,差一点晕乎过去。

连着下了几天的雨,星期日突然放晴阳光宜人。

一大早我们还没有起床,我们家的CEO女婿大人就已经一个人把帐篷条桌给我们支了起来。我家分到的摊位在主街的西头第一户,前面有荷枪实弹的警察叔叔为我们站岗,看来今天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我们也能顶得过去的。

看着阳光灼烤着警察叔叔的光头,女婿回家去拿了另一顶帐篷来为他支上,当街表现了一场“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的感人场面。

警察叔叔很感动,问我要不要试试他带来的“新式武器”。

原来是制造“酒后开车”昏眩效果的大眼镜。

镇长来了(右)。既然是“公仆”,怎么能拒绝和潜在的投票人合影呢?!

这张传单是去年在邮政局门口,上图左边的那位先生(下图中右一人)递给我的。他要竞选什么职位呢?我已经在镇上的多次公共活动中看见过他们的身影。

忙了半天坐下来开始做生意。

舞台上的音乐声响了起来。

人们顿时围了过来。

两百余米的主街上,南北各有一个这种大车改装的舞台,真可谓大唱“对台戏”。

这对老人舞姿平平,可跳得投入而亢奋,赢得阵阵掌声。

跳累了。

就听别人唱唱吧。

一对老朋友,连穿衣打扮都是那么默契。

衬衣上的爱国主义。

自产自销的针织品。

在路边上休息的几个很“雄”的女老板,看看人家提的那个“香奈儿”的包,没上千的$买不回来吧。

爱买便宜货是人们的天性。

孩子们喜欢的“蹦蹦床”。

画脸的摊位前,孩子们在等待。

邮政局的北面有个“农业品一条街”。

还有西红柿秧苗卖。

老人的集市。

卖玻璃制品的邻家男孩。

今年我家有了回头客。那女士说,她去年在我家买了3付耳环,朋友都夸说好看,所以她今年特意找了来,要再买几付。最后她挑了6付耳环俺女儿只收了她25美元!呵呵,这真是“友谊第一,买卖第二”了,不如干脆送给她算了。
今年生意不错,我们还请了两个康奈尔大学的女博士来为我当翻译。她们都是我的网友,其中一个就是涓涓,你还记得她么?
不管生意大小,俺作的也是“国际贸易”啊!

六点钟,曲终人散。今年收获不错,四舍五入算400吧,说起来好听一点。回家来把零头分给女儿和两个ABC,人人皆大欢喜。其余被我尽收囊中,下次去大西洋赌城时可以潇洒一点了。
小镇的艺术节摊子,三分之一是首饰,三分之一卖绘画,三分之一是各类日用品、农产品、食品、玩具、服装……甚至还有算命摊。
今天的博文为什么没有看见绘画呢?因为一篇博文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喜欢看画的朋友们明天来看吧,或许后天?近来我有点懒……
相关博文:
我在美国“摆地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