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知道我喜欢手工艺,尤其钟情“十字绣”。所以九十年代她来美国立住脚跟后,便在第一时间给我买了组那时国内还没有的十字绣“套件”。说是等我绣完的时候,她也就买了新房子,就可以有地方挂我的“作品”了。听她说话的口气,好像买房子就是为了挂我的“十字绣”一样。

(为儿子绣的十字绣图案,尚未完工。)
好“这一口”的“绣友”都知道:做“十字绣”就像嗑瓜子一样是桩“鬼扯手”的事儿,一旦捏上针坐下来半天都挪不动屁股。好在那段时间我生活在单纯之中:每天下午四点钟下了课,在等学校食堂开饭的空闲里,我就可以无所牵挂地作我的“鬼扯手”针线活。

(为小ABC绣的十字绣图案,已经完成装框。)
那时我在学校讲了一天课后(我们的专业课为“单元”式排课,一周上四天,每天六节课连着上),闭着嘴养神动动手是很好的调剂。天气好时我会在室外绣,引来众邻居众师生惊诧的目光。晚上改完作业备完课,我就守着我那台14时的黑白电视,在明亮的台灯下继续舒心定神地抽针拉线。
花了一年不到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张送给大ABC的十字绣,在感到很有成就感的同时居然还生出点惆怅和失落来。
那是一段孤寂而落寞的日子,靠着刺绣这张十字绣,才得以填补我所有的空间,包括心灵的和物理的空隙。

(我的第一幅十字绣作品。)
二〇〇〇年我第一次来美国探亲,女儿明白我将在一个连她上着班都感到万分无聊的美国乡下要待一年,便为我准备了一套“十字绣”让我来消磨时间。

那时我还不会上网,在每天只有才三岁的小ABC不离我左右的日子里,我除了抄“字典”读“圣经”,最舒心的活动就是绣十字绣。

虽然那时节我们住在美国堪薩斯城的郊外,房子大而草坪宽。但那里的气候是夏天太热冬天太冷,能在室外待着不冷不热的时间很少,我只好在室内的小餐厅靠窗的一侧开辟了我的“刺绣角”。不管窗外是阳光明媚还是白雪飞舞,我在空闲时间里都是坐在那儿听着音乐就着天光,一绣就是大半天。

(这是网友YB的“刺绣角”。)
在难得的好天气里,我在后院守着小ABC打秋千跳蹦床或是和邻居的男孩“挖泥巴捉虫虫”的时候,也会顺便拿出我的十字绣,坐在室外餐桌的大遮阳伞下或躺在吊床上一边摇晃一边绣。
无职无业无压力的我,貌似过起了小资的闲情逸致好生活。

也只有在那样平和的心境和放松的环境中,才能绣出这些一丝不苟的图案,如今看起来还真有点自己佩服自己呢。

年轻时想,等到退休了老来无事了,好好地绣几幅十字绣留给儿孙当纪念,可现在才明白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自从2002年女儿三百美金给我买了个数码相机后,我就坐不下来了。在摄影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从此认定能奢侈地按动快门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我先是到处拉帮结伙外出拍照,成天忙着整理照片;再后来网络有了“博客”我更是忙得起劲:一个人的“编辑部”开了张,又拍又写双料地忙。

变化打破了计划,八张餐巾只完成了四张,来日方长随时可能变成“嗄然而止”。看来欠下来的另外四张餐巾只有等女儿老了,等她不写博客的时候让她自个儿慢慢绣吧!

现在国内的“十字绣品店”开得很红火,卖的还几乎都是进口材料,生意不是一般的好。本来嘛,爱刺绣是女孩儿的天性,如同老先生要练书法,老太太要学国画一样。你要有功夫仔细看看那些做刺绣的女孩们,“一招一式”颇有打太极的舒展呢。

(在女儿的一条半旧长裙上随意刺绣的十字绣图案。)
我在国内时,常去朋友开的绣品店里当义务的“客座教授”,就很羡慕女孩儿们坐在那里专心刺绣安静温婉极显二八佳人的美丽。
如果你有一个“野蛮女友”,建议你不妨买套十字绣送给她。然后在陪着她绣花的日子里顺便培养感情。想想:你拿一本书,她捏一根针,一个台灯照着说着悄悄话她和你,多有情调啊!
……许多年以后想起来,是个多么美好的回忆。呵呵!

(为初学者提供几个一学就会的几何图案)
如果你不忙的话就坐下来绣一幅真正的十字绣作一生的纪念。忙的话就绣绣这类简单而漂亮的几何图案,把它装裱之后挂出来,接受人们对你一辈子的称赞和羡慕,让你的好心情放大到“一世一生”。

刺绣怡情,一张一弛一动一静都是好风景。趁你还活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好时段里的时候,在蹦完迪、飙完车之后,不妨坐下来绣上一幅十字绣,像我这样也是日后“骄傲的资本”哩。

PS:上面最后三幅图片,可用“塑料网板”和开司米绣,约需12工作时(如果“返工”,就要一千零一夜了)。注意:有的从“中心”起头,有的从“中轴线”起头,一个图案完成后再绣下一个。你真不想试试吗?!
下面的两幅工艺编绣作品,是我用塑料网格绣和晴纶毛线、开司米绣的(国内叫“立体绣”)。

这也是2006年7月我第一次参加《省直高校老年书画摄影联展》的送展作品,8月底我就来美国了,至今未回。有时候想起来,还很怀念当年我那悠哉游哉的生活状态哩!

有关链接:“十字绣”扫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