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情人节,一本名叫《好厉害,工地上的车》的图画书在美国隆重上市了,引来小粉丝们一片热烈的欢呼。你也许会有点奇怪,为什么一本讲建筑工地、讲建筑工程车的书要放在情人节发布呢?其实,只要你身边有那么一两位对各种汽车、机械或建筑工地着迷的小家伙,你一定能理解那种痴迷一点不亚于情侣之间的爱恋。更何况,这本新书还是一本续集,前一集《晚安,工地上的车》早在2012年就出版了,它极受欢迎,曾在《纽约时报》的畅销榜上冲到第一名,拥有无数小粉丝。他们苦苦盼着那些工地上又能干又好玩的工程车能有更多后续的精彩故事,这一等就是五年,你说他们能不着急么?
现在来看,这五年的等待还是值得的。这本续集不但延续了前一集的辉煌,而且还增添了更丰富多彩、更激动人心的元素。在前一集中,主角是五辆强壮的工程车:起重机、水泥搅拌车、翻斗车(自动倾卸卡车)、推土机和大铲车(挖掘机)。在续集中,他们仍然是主角,但是要完成一个前所未见的大工程,仅靠这五辆车也对付不了,于是水泥搅拌车鸣响了大喇叭,另外五辆卡车大力士开足马力来加入,他们是:滑移装载机、挖沟机、平板挂车、前端装载机、混凝土输送泵车!——怎么样,是不是相当专业的团队?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有读者吐糟说,有好几种工程车,不要说孩子,连大人都感觉相当生疏呢。但结果呢,孩子们一样喜欢得不得了。书中非常清晰地展示了这几种工程车的用途,在孩子们看来,那种神奇的能力近乎魔法。

在前一集中,五辆工程车逐个登场亮相,展示个体的强大能力,然后进入工地上的晚安仪式。那是一本动静相宜的图画书,将工地上建筑工程车的狂欢与睡前晚安仪式完美结合。难怪孩子和大人都超级喜欢。续集《好厉害,工地上的车》保留了这样的完美结合,同时又展开了新的篇章。新的故事从新的一天开始,五位主角迎着朝阳醒来,恰好与前一本书无缝衔接。但新故事中立刻出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新工程,为作品注入了激动人心的元素,五位主角不能再像上次那样挨个儿地走走秀了,他们呼唤另外五位新伙伴的加入,然后通过团队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在书中我们看到几对完美的组合:滑移装载机配合推土机清除障碍;挖掘机与挖沟机合作铺管道;平板挂车帮起重机送材料;前端装载机加自动倾卸卡车清理泥土与砾石;混凝土输送泵车帮水泥搅拌车将混凝土传送到高处……恰如书中所说,“这个厉害的团队实在是不可战胜”!而他们不可战胜的秘诀,就是团队中的友情与合作精神!比第一本书更进一步,作者强调再厉害的工程车也并非无所不能,更重要的是,每辆工程车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团队中的每一员都要尽心尽力地配合。
有心的读者还会发现续集一点细微却也十分重要的变化。在第一本书中,所有工程车都是男的!——是的,前五位主角都以“他”相称。而在续集中,新加入的伙伴至少有两位以“她”相称:滑移装载机和平板挂车。另外三辆,除了前端装载机以“他”相称,另外两辆也不排除是女性的可能。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慰的变化,毕竟有许多小车迷也是女孩呀,而与孩子一起共读的家长中妈妈就更多了,凭什么建筑工地上的英雄就只能是男性呢?
实际上,作者谢丽·达斯基·瑞科尔就是一位女性。她怎么会想到要创作一本工地上建筑工程车的书呢?这多亏了她的小儿子。谢丽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在创作她的童书处女作《晚安,工地上的车》之时已是四十出头,当时还是一位从事设计的职业女性。白天繁忙的工作更让她珍惜晚上与两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她一直有给孩子朗读故事,或一起共读,或一起疯疯闹闹。小儿子精力特别充沛,每晚睡前必要折腾,而且这小子是个超级车迷,尤其迷恋工程车,所以如《晚安,月亮》中那种睡前晚安仪式就变成了向各种各样的工程车道晚安的仪式。一天晚上,当疲惫的谢丽从孩子房间退出时,看着满地的玩具工程车,她不禁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儿子的这个“古怪”仪式记录下来,编成一个故事呢?何不考虑出版成书呢?毕竟天下有那么多小车迷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呀。
原来,谢丽从小就有一个作家梦,给她带来这个梦的不是别人,正是图画书《小房子》的创作者维吉尼亚·李·伯顿。谢丽4岁时,奶奶为她朗读了那本《小房子》,她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那本书,美丽的画面与诗一般的语言给她带来长久的震撼。《小房子》的中文版恰好也是我翻译的,那本书的文字并没有写成韵文,却有着诗歌的韵律感。所以从那时起,谢丽就立志要当作家、诗人,李·伯顿就是她的榜样。谢丽从小也爱画画,她在求学的路上,有时偏重学画画、有时偏重学文学,结果出来工作后就先从事了需要文图配合的设计工作。这显然还不是她的儿时梦想,但在生活之路上不知不觉她成了两个男孩的妈妈。不过说起来也是一种奇妙的巧合,李·伯顿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小房子》最初就是她为了给两个儿子讲解时间概念而创作的!
这很可能不完全是巧合。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神奇的榜样的力量,因为谢丽对李·伯顿及其作品非常痴迷,她知道那位妈妈最擅长从两个儿子的兴趣方向着手创作,因为他们对各种车的迷恋,李·伯顿还创作了《逃跑的小火车头》《迈克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缆车梅波儿》这类小车迷必备的书。我想,谢丽陆续创作的《晚安,工地上的车》《火车狂欢梦》《好厉害,工地上的车》显然是对那位前辈的追随与致敬。谢丽最近创作的一本书正是《大机器们:维吉尼亚·李·伯顿的故事》(Big
Machines: The Story of Virginia Lee
Burton),这本书于2017年9月问世,为了创作这本书,谢丽还拜访了李·伯顿的长子、著名雕塑家阿里斯·伯顿·德米特里斯,与他合作讲述他妈妈的故事。怎么样,如此圆梦足够完美了吧?

不过,谢丽的成功也多亏能找到汤姆·利希藤黑尔德这样的插画家来合作,前面提到的三本书都是汤姆的插画杰作,他近乎完美地将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欢闹喧腾的场面与疏懒安详的睡眠仪式融合在一起,在《好厉害,工地上的车》中,某种程度上也精确地描绘了各种工程车使用示意图,与他画的另一本《鲨鱼斗火车》一样,都是将知识与娱乐无缝融合的精品,让人忍不住要佩服地说:“好厉害,汤姆·利希藤黑尔德!”
阿甲写于2017年5月9日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