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2016-12-22 22:00:52)
标签:

阿甲说书

绘本

图画书

童书

分类: 泥巴闲聊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翻译这本《丢饭团的笑婆子》是八年前(2008年)的事情了,从我现在保留的记录来看,开始准备、整理英文稿是在2008年4月22日,完成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改稿是在2008年9月22日,整整五个月。当时译完这本书就很想写点什么东西,但一直拖呀拖呀,拖到现在了。明天在喜马拉雅音频节目《阿甲说书:亲子阅读私房课》中要来播出这本书的分享,是时候来整理一下了。不过写在这里的不是音频里说的主要内容,只是作为译者的一个补充吧。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台版林海音译本《有趣的小妇人》封面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The Funny Little Woman,台湾繁体版林海音老师的译本直译为《有趣的小妇人》,在翻译这本书之前我是知道的(手上也有书,但忍着没敢读),但最终放弃了直译,而选择了听起来可能有点怪怪的“丢饭团的笑婆子”。这是为什么呢?说来话长,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这本书的故事主人公显然是一位外婆、奶奶级的人物,而“小妇人”在中文中很难联想到是上了年纪的女性,而在儿童文学中特别著名的《小妇人》明明是四个快要长大成人的女孩,所以“ 小妇人”在我看来是容易引起错误联想的书名,应当舍弃。而这个故事读起来明显感觉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里一般会用“婆子”“老婆子”来讲上了年纪的女性的故事。我查了翻译过程中的几个版本,我曾经使用过《嘻嘻哈哈笑婆子》《爱笑的老婆子》《丢饭团的老婆子》这样几个备选的书名。

    相比“老婆子”来说,我更倾向于“笑婆子”,这样不太“显老”,但麻烦是“嘻嘻哈哈”和“ 笑”是重复的意思,加在一起效果太强烈了,似乎也不完全符合这本书的趣味,因为它其实是有那么一点吓人的。选择书名,很多时候取决于故事到底想要说什么。可是这本书到底想要说什么呢?

    我注意到,台版的作者处直接写着“文/ 亚琳·莫赛”,这本书是1973年的凯迪克金奖作品,作者是美国人,怎么会讲出这么地道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来了呢?在相应的作者处,英文是这么写的“Retold by Arlene Mosel”——原来这本图画书的作者只是一位“重述者”,那么原始的作者到底是谁呢?还是一个纯粹的日本民间故事?

    有趣的是,英文版中也没有醒目的标注,只是在版权页上有很小很小的一行字“The Funny Little Woman is based on a tale by Lafcadio Hearn”——而这位名字怪怪的Lafcadio Hearn又是谁呢?谷歌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他——小泉八云!这位小泉八云即使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都赫赫有名,曾经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他收集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集如《怪谈》直到现在也有许多读者。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这位小泉八云的生平也蛮传奇的,出生于希腊,成长于英法,上半生主要工作经历在美国,因公去了日本,因为痴迷于日本文化而最终留在了日本,娶了一位日本老婆,从夫人的姓氏取名为小泉八云(KOZUMI YAKUMO)……不过他收集整理的那些日本民间故事多半是哥特式风格的,神神怪怪,往往相当吓人!

    为了翻译这本书,找找感觉,我尽量把能找来的小泉八云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都看了一遍,另外买了一本英文版的选本,专门为孩子选的故事选本——我想知道在英文世界里人们是怎么看小泉八云那些可能让人不寒而栗的怪谈故事的。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小泉八云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英文儿童选本

    在这本书中我想我找到了阿琳·莫赛尔当时读到的最初的版本吧。这个故事的英文名是:The Old Woman Who Lost Her Dumplings——现有中文译本中通常译为《丢失饭团的老奶奶》,这再次证明译成“小妇人”是不妥的!而“丢失饭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最终定名为《丢饭团的笑婆子》与此有关,这个名字结合了莫赛尔的Funny Little Woman和小泉八云最初的那个名字。我想,译者的角色其实也是“重述”,再次重述时应该可以参考最初的版本吧。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丢饭团的笑婆子》故事英文原始版本的插图

    从最初小泉八云的版本来看,主人公的确是一位“老婆子”!可是,这样一个故事,难道只是为了搞笑(funny)吗?英文里,那位老婆子的笑声是“Tee-he-he-he”,而那些鬼的笑声也是“Tee-he-he-he”,要么是说鬼像老婆子那样笑,或是老婆子的笑声像是鬼笑,到底为什么?应该怎么理解呢?(在这个问题上,台版林海音译本区别开了,老婆子是“嘻!嘻!嘻!”鬼们是“呵!呵!呵!嘻!嘻!嘻!哈!哈!哈…!”)

    为了琢磨这个笑声的意义(因而决定如何翻译),我必须继续探究下去。于是我开始搜寻研究日本民间文学的书,当时运气很好,疯狂地找了一两个星期就找到了一本特别棒的书:河合隼雄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河合隼雄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而且对儿童、儿童文学、绘本都非常熟悉,他的《孩子的宇宙》是我的宝典,读《绘本之力》你也能知道他对图画书是多么的了解。而这本《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写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是这么说的:“笔者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图从日本的民间故事中探寻日本人的心灵之所在。最近日本人开始关注民间故事,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在面对激烈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冲击之下,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希望从古老的、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中找回属于日本人自己的心灵。 

    在这本书中,我终于找到了《丢饭团的笑婆子》的故事原型,原来是《鬼笑》!当然在《鬼笑》中主人公是母亲。故事最高潮处一样是鬼吸干了河水,但女尼教母女一个法子,把鬼逗得忍不住笑起来从而得救。请看看这一章的目录: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那么,鬼笑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请直接参考河合隼雄的分析吧: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摘自河合隼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

    正是因为来自河合隼雄的启发,在这本图画书中文版的封底有这样一句我的理解:“世界上本 没有绝对的强势。就因为大笑不止,鬼的强势彻底地崩溃了。”虽然在河合隼雄看来,这是非常“ 日本式的内涵”,但不妨也可以作为全地球人的一种共识。还记得哈利·波特的魔法老师教他们战胜恐怖的博格特是哪一句咒语吗?——想一想——再想一想——对了,就是“滑稽滑稽”!——这与鬼笑的原理异曲同工。

    所以,想通了这一层,我们就必须在译文中做到:

    1、要让老婆子和鬼们的笑声一模一样!

    2、这种笑声既要特别滑稽,也要颇有点吓人(至少让人起点鸡皮疙瘩)的味道!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想了两三个星期,终于在一天夜里不知怎么突然想出来了,然后在书房里一阵阵地怪笑……并对我的邻居多多少少有些歉意……

    这种笑声译成文字就是:“咦-嘻-嘻-嘻”,不过更准确,应该是“咦——嘻-嘻-嘻-嘻-嘻!”具体怎么笑,还是请大家自己听听音频吧。我曾经带过1400个孩子在大操场上集体这么笑过(对周边小区居民多多少少有些歉疚)……我嘱咐孩子们,千万不要在夜里没亮光的地方这么笑……

    节目里我还提到2015年参加USBBY大会上的分享,那次大会的主持人Doris Gebel女士以前就是儿童图书馆员,刚刚踏入这个行当时,阿琳·莫赛尔恰好就是她的导师,她跟着莫赛尔学讲这个故事,并给孩子们讲过无数次,故事的最高潮么,当然就是那笑声。于是切磋如何“鬼笑”成了那次活动最有趣的回忆,可惜我没能录下来。

    感谢这“鬼笑”!感谢美好的图画书!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2015年USBBY大会译者对谈与分享中(2015年10月纽约)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2015年USBBY大会主持人Doris Gebel女士

阿甲写于2016年12月22日北京

【一点花絮】

    《丢饭团的笑婆子》译文中最后有一句话“她把饭团子卖给邻居和过路人”不同于图画书版的原文,原文直译只是“她卖饭团子”,没说卖给谁。但小泉八云的原文里是有的,参见插图附文: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不过,也许是因为太关注于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和文字作者了,我当时没有太留意那位插画家,可能是最初的一个键误,把Blair Lent译成了布莱克·兰特,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布莱尔·兰特”。真是非常抱歉!希望下一版中能修正过来!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丢饭团的笑婆子》实在是一本好书!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为什么不是“有趣的小妇人”而要译成《丢饭团的笑婆子》?为什么笑得那么鬼气森森?……
布莱尔·兰特的插画绝对一流,上下两条线索从叙事的角度来说甚至超越了原故事!凯迪克金奖实至名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