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甲荐书#20160513-20160521

(2016-05-28 10:23:57)
标签:

图画书

绘本

育儿

分类: 泥巴推荐
5月13日
#阿甲荐书# 《梦想家彼得》,伊恩•麦克尤恩 (作者), 孙仲旭 (译者);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阿甲荐书#20160513-20160521
    一本值得慢慢读、慢慢回味的小书。彼得是一位10岁男孩,整天耽于梦想,开篇的“彼得其人”故事就挺逗的,后面跟着7个彼得处于梦或非梦状态(谁也能确切搞得清楚呢)的故事,初读觉得傻傻的,但读到第二个“猫”的故事时不觉一激灵,分明是对生命的大感悟,而读到第四个“霸王”的故事时更让我陷入沉思,好像看到了很大很深的格局……但总的来说,直观来看,只是一些好玩的童年故事。但读完为什么又不免有些怅惘呢?
    如麦克尤恩所说,这本书很可能是打着儿童的旗号,用可以让儿童读懂的语言和故事讲给大人听的,说的是作者自己想说的那些事儿,简单来说,无非就是生命与爱吧。
    读到一半我才留意到,原来这本书的插图是安东尼•布朗画的!另外,孙仲旭先生的译笔值得加个大大的赞。
    适读年龄:识字的孩子与大人;也适合为孩子大声朗读。

5月17日
#阿甲荐书# 《魔咒》,(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文图,孙慧阳 /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
#阿甲荐书#20160513-20160521
    喜欢《大灰狼》《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獴哥的信》《兔子的12个大麻烦》……的读者一定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天知道这位埃米莉还能玩出些什么“鬼把戏”?这本书尽管还不能算脑洞“大大”地开,但也蛮考验读者的。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印刷装订搞错了!翻到第三遍才算是搞明白了青蛙苦练的魔咒原来是上下两部分的,所以其实6对魔咒共有36个组合!——如果你读这本书只玩了6组魔咒,那就大大滴亏了~~
    故事很简单,青蛙苦苦钻研魔咒终于把自己变成了王子,然后赢来了特别渴望的公主之吻,然后呢……我就不剧透了。如此简单的创意居然能构成如此好玩的图画书,主要是秉承了好童书的游戏法则。“游戏+幽默”可以说是好童书的神奇魔咒吧。
    这本书的创意还在于,用PPT或任何其他电子玩意儿都没法讲这个故事,必须用可以触摸的书,来回翻页才能实现效果。它证明,纸质图画书应当长存。
    建议适读年龄:4岁以上,适合共读

5月20日
#阿甲荐书#《男孩与樱桃树》,(新西兰)马克•萨默塞特、 萝恩•萨默塞特 文图,阿甲 译,新蕾出版社,2016
#阿甲荐书#20160513-20160521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寓言。假如你有一个梦想(别管多大多小吧),你会怎么做?合乎理性的计划通常是这样的:为了实现梦想A,需要先实现条件B;为了达到B,先要满足C;为了C,必须D;为了D,先得E……于是我们上路了,稍稍幸运者会从较近的EFG开始,运气越差的起点也就越远。就这样走着走着,好像就渐渐习惯了,而且或许在路径X或Y上也幸运地获得了某种成就。梦想A益发遥远了……于是我们渐渐学会了自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男孩与樱桃树》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尽管这是一本看起来极其简约的图画书,分明是来愉悦小朋友的,但反复咀嚼,竟感觉是一个铮铮作响的关于梦想的宣言。美丽的樱桃树是男孩的梦想,但在男孩与树之间,横亘着一条河,这条河的水很急,水下还有数不清的、会让人磕磕碰碰的树枝与石头……男孩遇到了许多困难,包括那只总在关键时刻“循循善诱”的小鸟,当然最大的障碍还是他自己,但他终于还是一头扎进了河里……
  这本小书其实也是一件真事,作者和画家(这对艺术家伉俪)他们自己的故事。(视频:L《男孩与樱桃树》创作者一家子 
  适读年龄:3岁以上;适合大声为孩子朗读

5月20日
#阿甲荐书# 《去了天堂的猫》,(美) 伊丽莎白•科茨沃斯 著,孙晓航 插图,孙淇 译;耕林欧美当代经典文库;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阿甲荐书#20160513-20160521
    这本小书是1931年美国纽伯瑞奖金奖得主,到今天读来仍然觉得很亲切,当年获奖的理由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评委认为它“对美国儿童文学的贡献极大”。其实它就是一本薄薄的儿童小说,故事说的是遥远的日本,一位青年画家受寺庙委托画佛祖升天图,他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把心爱的小猫也画进那幅事关重大的图画中……为什么说它“贡献极大”呢?仔细读一读,琢磨琢磨,大概有所体会。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其实信息量很大,有一段很有趣的来自外邦的民间故事,一段艺术创作的体验,一次很不简单的伦理考验,还有释迦摩尼一生的故事大略,一些佛本生故事……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就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
    故事的最后当然在说着佛的大慈悲,但有心的读者仍然忍不住在想,这不也是基督的博爱和宽容么?据说这位出生在美国商人家庭的女作家,从5岁时就开始跟着家人游历世界,爬过阿尔卑斯山,看过埃及的金字塔,年轻时又在东方游历,来过菲律宾、中国、印度尼西亚,旅行中也曾在寺庙借宿。这些经历很显然对她的创作帮助甚大。恰好,她还有一个闺蜜名叫露易丝•贝克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童书编辑部麦克米伦童书部的创始编辑,于是自然而然就成了美国当代儿童小说的先驱人物。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读这本书略感奇怪的是,为什么小说中的人会认为猫与佛有芥蒂?和尚们不愿意把猫画进佛祖升天图中?据我所知,佛家挺喜欢猫的。不知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渊源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中文版的插图和译文都非常棒!很值得收藏的一个版本。
    建议适读年龄:8岁以上;适合大人为孩子朗读
(最后一幅图不是书上的,供阅读这本书参考哈)

5月21日
#阿甲荐书# 《孟姜女哭长城》,唐亚明 文,蔡皋 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阿甲荐书#20160513-20160521
    一本非常厚重的中国民间故事图画书,可能也是到目前为止第一本以中国的万里长城为主角的图画书!据说,这本书最初的创意就是要画一本关于长城的图画书——且将是非功过放在一旁,如此令人震撼的人类建筑居然没有在图画书中认真讲述过、描绘过,那是多大的遗憾!差不多在10年前吧,松居直先生提出创意,蔡皋老师开始了漫长的研究和创作过程,最后由唐亚明先生担任文字作者,于2012年出版了日文版,终于到2015年有了中文版。松居直说:这本书超过了《桃花源的故事》。
    表面上看,这还是那个妇孺皆知的孟姜女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统民间故事,在前半部分也看到了桃花源、花木兰的影子,可是渐渐地,另一个线索“长城”浮现出来,威严肃穆,漫长无边,走近去瞧瞧,可以看到修筑工地的各种细节,也看到那些劳役的蝼蚁人生。最后,当长城倒下时,它已经化作了无边无际的魂魄……
    这不是那种试图给孩子们带来欢笑的图画书,但也许是那种不得不给我们的孩子讲讲的故事。我们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过来,背着重重的包袱,至少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包袱里都有些什么。图画书也许是最轻松也最吸引人的讲述方式。
    适读年龄:5岁以上;适合大声为孩子朗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