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变的小红帽 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2014-04-08 11:29:53)
标签:

译后感

图画书

小红帽

育儿

分类: 泥巴推荐

英诺森提的这本《都市小红帽》,你可以喜欢或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它是这位图画书大师倾注心力的得意之作。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这是我翻译的第二本“小红帽”的书。

上一本是英国的柯林·麦克诺顿的《哎呀,小红帽!》(Oops!)。那是一个欢快的有点无厘头的故事:小笨猪普莱墩儿客串了经典童话主人公的角色,穿着一件带红帽子的外套,提着一篮子食物,穿越一片树林,去看望住在那边的奶奶;追踪而去的大坏狼觉得这样老套的故事实在很熟悉,但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哪一个!当他偷听到小笨猪和奶奶的对话,终于恍然大悟,原来那本是自己的台词。可此时再要作恶为时已晚,因为客串樵夫的猪爸爸已经拿着斧头赶来……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自法国作家贝洛于1697年发表第一个法文版《小红帽》(收录于《鹅妈妈故事集》),又经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话》中改编的德文版《小红帽》继续发扬,并被广泛地传播开来,三百多年来这一故事已经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童话之一,而据我所知,仅就被重述和改编的丰富性而言,《小红帽》应当是稳居榜首的。

美国学者凯瑟琳·奥兰丝汀在论著《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中梳理了这个经典童话的演变过程,试着从文人、艺术家、心理学家、民俗学家、女性主义者、广告人、电影人等诸多社会角色的人们的视角,发掘故事演变背后深层的意义。在她精心的收集整理和展示下,小红帽的形象和故事居然变得渐渐生疏,充满了新鲜感和刺激,还有几分不适(也许还有一丝嫌恶)。然而掩卷回想来,却又回复到另一种熟识,那位可爱的穿红色连帽外套的女孩仿佛从时间隧道里走出来,那么真切地来到我们身边。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罗伯特·英诺森提发表于2012年的《都市小红帽》又为“百变小红帽家族”新添了一个风格特异的成员,让熟悉此经典童话的读者感到吃惊,也让熟悉英诺森提作品的读者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我猜一定有人会惊呼:这真是一个写给孩子们的故事吗?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版本的小红帽是属于英诺森提的,虽然文字作者是美国作家艾伦·弗里希,但在书的封面上明确注明:编故事兼绘画的工作是英诺森提完成的,而这本图画书中有许多故事是完全用图画讲述的。

从表面上看,《都市小红帽》与格林兄弟的《小红帽》,还有如《哎呀,小红帽!》这类诙谐的戏仿版,都保持着结构上的近似,似乎都在严谨地向某种共同遵循的传统致敬。其要点大概如下:

1、主人公的连帽红外套三百年未变,通常都是自外婆(或奶奶)之手;

2、小红帽的任务是带着食物,穿越森林去看望另一边的外婆,老人家独自一人生活在小屋里;

3、小红帽被告诫不能偏离正路,而她一定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这一禁令;

4、大坏狼跟踪、侦察,甚至与小红帽交谈;

5、小红帽告诉大坏狼自己的任务,还有外婆的住址;

6、大坏狼抢先赶到外婆家;

7、小红帽到外婆家时已经堕入大坏狼的圈套;

8、外婆与小红帽先后遇害;

9、在樵夫意外的帮助下,外婆和小红帽获救,大坏狼得到应有的惩罚。

实际上,掌握了以上要点,你完全可以自己编一个新版的小红帽故事。不过要留意,在最初的和现代的各种版本中,第9个要点是不确定的,最初贝洛的《小红帽》写到小红帽遇害,故事就结束了;结构近似的1996年美国影片《高速公路》(Freeway)中,女主人公没有等待他人,而是选择了自救。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在《都市小红帽》中,英诺森提虽然基本遵循了以上要点,但进行了很特别的处理:

森林还称为森林,却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冷冰冰的大城市;

森林的中心仍然是“林”(the Wood),却是个巨大的光怪陆离的购物中心“林座”,也许让人忍不住联想起佛罗伦萨的购物天堂the Mall

索菲的外婆住在城市森林边的废品处理场附近,一间用废旧巴士车厢改造的棚屋里;

索菲在逛林座时迷失了方向,以致踏上了不该走的小径,陷入了危险境地;

一位黑衣猎人救了她,索菲把一切告诉了这位“好心人”,而事实上他便是故事中阴险的大坏狼;

大坏狼抢先来到外婆家,不久索菲也到了,其结果不问可知;

就像大部分写实的罪案电影那样,武装到牙齿的警察赶到时,总是晚了一步……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为了安慰有怀旧情结的读者,英诺森提特意安排了一个替代的结局,正好采用了前述第9个要点:“一个樵夫看到狼在小屋外面徘徊。他打了个电话。警察火速赶到,趁着落日余晖迅猛突袭。狼落网了;一家人得救了……”可是,这位在细节处极其严谨的超写实主义插画大师,却没有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钢筋水泥的大城市里,樵夫不知从何而来?而比较最后一幅圆满结局的画面与前面警察扑空的画面,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背景中那些大楼上的硕大招牌全都不翼而飞,就像是粗心的导演仓促间忽略了一处明显的细节。

只不过像英诺森提这样的画家是决不会在这样的细节处犯错的,他故意留下这一“疏漏”,也许只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结局,信不信由你,而他自己是决计不信的。

如果你仔细读图画中的故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重视细节的画家,他在画面中藏着许多暗示,而他在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个真正危险的故事。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细节一:索菲从家里出发,背着包走下楼梯的画面,在她右侧的墙上画着一个牙齿锋利的鲨鱼嘴,嘴里有一个小人;

细节二:索菲横过马路的那幅跨页图,在她左前方的吉普车上,副驾驶位有一条黑狗,但牙齿尖利,目露红光,分明是一匹狼;

细节三:紧接着下一页,索菲被各种奇观所吸引,她走过警察面前,警察背后围着一个案发现场,地上有空弹壳和被害人标识;

细节四:索菲被黑衣人“解救”后,和他一起来到存放摩托车的房间,门上赫然一块白底红边的三角警示牌,下面一行黑体大写的“DANGER”(危险);

细节五:猎人骑摩托到中途放下索菲的连续几幅画,我们能看到索菲经过的路上有一条被圈住的貌似狼的黑狗,在她跑起来的那幅画中,左下角有一排子弹正对着她,上方是黄底黑色的极度危险的标志,地下还有一把明晃晃的匕首,躲雨的几个人似乎在哀悼,黑狗露齿仰头吠叫,上方正对着疾驰而去的披着黑衣的恶狼……

我想,这些细节都相当确定地暗示着即将发生的一场悲剧。

在整本书中,外婆住的那座棚屋及其背景共出现过四次,前三次都是在那个悲剧故事中,背景中的大楼顶上是醒目的“KING”(国王大厦),公司的大标牌是“GOLD CO. INC.”(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瞧瞧,跟下面的垃圾场和惨兮兮的棚屋一对比就更显眼了!可是到了第四次的圆满大结局,在明媚的霞光中,这些标牌却没了。你信吗?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我认为,英诺森提的这个版本的小红帽,真不是讲给太小的孩子听的。在美国人的书店里,这本书推荐给8岁以上的小读者,这是有道理的。但我觉得或许年龄再大一些会更容易接受,差不多是能接受哈利·波特那种略有些阴暗、吓人的故事的小读者吧。因为读这个小红帽确实需要一点冷峻的硬心肠。

说到这里,英诺森提的粉丝们可能要迷惑了:这个老头儿为什么突然要讲这么一个故事呢?

坦白说,关于这本去年出版的新书我实在找不到多少可靠的背景资料,也许有机会我们可以问问画家本人。不过你要知道,创作者本人的话也未必是可信的,读者必须自己去探寻。

关于《都市小红帽》的创作意图,我仅能尝试从英诺森提的人生与创作经历上做一点揣测。这位1940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插画大师,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他13岁时就辍学,去自家的钢铁厂帮忙。因为酷爱画画,勤于自学,终于渐渐转行到插画行当中,在此行中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终于在他42岁时才与人合作创作了第一本图画书《铁丝网上的小花》。不过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这本处女作已堪称大师之作,这大概就是厚积薄发吧。

我们所熟知的英诺森提的作品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与别人的合作,除了《铁丝网上的小花》,还有《大卫之星》、《房子》、《最后的胜地》等;一种是经典作品的插画,如《木偶奇遇记》、《圣诞颂歌》、《胡桃夹子》、《灰姑娘》等,这些都是为前人的经典文字配插图的。即便是如此,英诺森提仍然凭借细节极为考究的超写实主义风格插图而获奖无数,乃至2008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其成就与声望已达这个领域的顶峰。目前定居于故乡佛罗伦萨,应该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不过对于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仍然会感到一些遗憾,我想最大的遗憾是:他还没能完全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在上面所列的作品中,英诺森提早已跃跃欲试,在绘画的故事中不断挑战、创新,强有力地发出很特别的声音,与文字构成的故事角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张力,让读者忍不住反复研究,一读再读。比如即使在经典童话《灰姑娘》中,他非常成功地加入了现代因素和本土元素,在文字不改的前提下竟然也做到了和谐的重构,足见技艺的高超。可是这对于创造力十分旺盛的他,显然还不过瘾。

重述小红帽的故事在他看来,很可能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挑战,也颇有可能是他圆童年梦想的一次机会。

 

你看,他并没有直接重述,而是借助了一位神奇老太太,一边在编织,一边在编故事。这样的讲述,稍微隔开了一点距离,讲述者和听众都不必太投入其中,也许故事是阴暗且危险的,但在安全距离之外。

故事背景安排在当代,也许就在2010年后。你可以留意,索菲还有个妹妹,看来才刚刚学会走路,正在咿呀学语,可是已经坐在婴儿椅上很老练地玩笔记本电脑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圣诞节前,画面中到处可见圣诞老人(很巧也穿红外套、戴红帽子),还有多处的圣诞树,大概因为圣诞树的存在,城市也多少有点“森林”的味道了。特别是进入林座中心时,左边有一个圣诞女郎的广告,上书“LOTTERIA di NATALE”,那是意大利语的“圣诞彩票抽奖活动”。颇有意思的是,书中出现的圣诞老人,形象凡俗甚至有点猥琐,林座中心水池边那位更像个窃贼(据说去佛罗伦萨旅行购物的确要提防扒手)。

对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许就是佛罗伦萨的某个侧面吧。故事中的圣诞节看来不太冷,还常下雨,颇似南方近海的天气。豪华的购物中心和高级大厦,毗连贫民窟似的公寓、废弃的厂房,发达而拥挤的交通,人们摩肩擦踵,面无表情,漠然相对。在这样的大城市,“你必须总是竖起耳朵,留意四周。人人都看得到你,但没人在看你。”当然,这样的状况适用于许多大城市,也不一定就是佛罗伦萨,毕竟“翡冷翠”也有特别古朴的一面。

英诺森提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被典型化的高度工业化的物欲横流的大都市,其中心林座确实包罗万象,几乎全世界的著名品牌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而仔细琢磨英诺森提在这里为我们特别展示的世界名牌,你会发现真是一锅大杂烩,最显眼的莫过于:食物、酒类、女性内衣、玩具、成人用品、手机、名表、汽车、摩托车、武器……

那幅购物中心外景的跨页特别有代表性:当中是THE WOOD(林座),下面是巨大的圣诞树霓虹灯,右边是食物、玩具,左边是牛仔裤、女性内衣,顶上的大射灯对着的标志酷似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LOGO。近处是拥挤不堪的交通,满地的污秽,远处是高楼大厦,而左边一墙之隔竟是看来要废弃的公寓楼(如果放在中国或许还会有个大大的“拆”字)。

吃、喝、玩、性、暴力、奢侈、贫困、豪华、污秽,无所不能满足的欲望,无孔不入的媒体,还有混杂其中的政治……这是英诺森提为我们做的一锅“都市大杂烩”,也可冠以美称“都市文化风景线”。

对了,说到政治,这本书里真的有政治吗?怎么没有。请看林座大厅右侧上方的巨幅广告,就在鲜红的“林”字的右边,一幅蓝底人物照,上书“YOUR CANDIDATE AM I”(我是你的候选人)。特别让我好奇的是,什么样的人能将自己的竞选广告挂在商业中心标识的旁边?而且我越看越觉得这位老兄颇似日本人。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在这一大幅跨页画面中,有好几处日本文化符号,比如右下角的一对父子看来是蛮典型的日本人;画面正中的上方有一行片假名“ィル·ボスコ”,很可能是一种意大利名酒品牌“IL BOSCO”的日文名,那个英文名的品牌居然还出现在索菲横过马路的那一页,在交通灯旁和左边的路牌上;最隐蔽的是那幅在女性内衣品牌Triumph(黛安芬)右侧的意大利名酒Martini(马天尼)品牌的广告,粗看倒像是马天尼的LOGO,不过仔细比对,会发现那其实是一个仿造版,图案更接近于日本国旗。很难猜测英诺森提的真正用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林”既是中文中的“汉字”,也是日文中的“汉字”,意思是一样的。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假如蓝底人物照竞选广告只出现一次,恐怕纯属巧合。但请继续翻页,你还将遇到两次:一次是在黑衣人“解救”索菲时的背景,闪电过后可见大幅广告牌,头像人物颇似黑手党人物,旁边大书“I AM THE BEST”(我是最好的);一次是黑衣人骑在摩托上接电话的画面,背景远处高压线塔边,广告中的男人围着围巾,貌似和善,伸出手指做手语“我爱你”,旁边的文字不全“LIB…”疑似“自由”之类。这后面的两幅政治广告似乎都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扣。但三则广告合起来的印象都有种虚张声势的莫名其妙,混搭在“食色性也”的充满诱惑的广告中,倒也算是另一种的和谐。

自始至终,英诺森提并没有说一句他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我想如果有人问到他,他也许会说,画家的使命只是记录罢了。可是,透过如此犀利的眼光,读者还不能领会其批判的意图吗?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去看的世界,能给孩子去看吗?这样冷峻的故事,能给孩子去讲吗?这的确是个问题。

请你翻开第一页,就是神奇老太太开始讲故事的那页,看看如今孩子们正在玩的玩具吧。是的,他们听到这个版本的小红帽故事,也都落泪了,说明他们还是孩子,内心深处还有颗稚嫩柔软的心。可是你留意过吗?他们平时都在玩怎样的玩具?他们从媒体中接触的都是怎样的节目、怎样的故事?他们走在大街上、购物中心,满眼看去又是怎样的世界呢?如今的孩子们啊,与我们这些心肠已经硬得相当麻木的大人们一样,共同生活在这个“吃、喝、玩、性、暴力、奢侈、贫困、豪华、污秽,无所不能满足的欲望,无孔不入的媒体,还有混杂其中的政治……”的大杂烩中!不是吗?

百变的小红帽 <wbr>永远的小红帽(英诺森提《小红帽》译后感)

请特别留意索菲在“神奇之窗”注视玩具的那一幕。“在她眼前,是怪物、公主、厄运,和‘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索菲直勾勾地看着那个经典的小红帽,她哪里是不听妈妈的告诫,她不过是忍不住在森林里摘了一朵花,一朵纯洁的雏菊,爱美的女孩子能抵御如此纯真的诱惑吗?这才是真正的小红帽,也许就是英诺森提童年梦中见到的美丽纯洁的女孩吧。无论这世界怎么变,她仍然坚信童话中永恒的幸福承诺。

可是这世界真的变了。你看看小红帽周边的那些玩偶与玩具,海陆空的武器,恐怖的武装分子,野蛮血腥的怪物,风尘中的性感女子,特别是下面那位,身穿红色内衣,手持双枪,性感剽悍……是的,这便是今天的孩子们常常浸泡其中的想象世界。要知道,如今他们不到一岁就能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玩刺激的游戏了。而我们这些成年人,还在徒劳地纠结:这样的小红帽,敢不敢讲给孩子们听?

好吧,还是让我们回到故事的世界吧。玩具很好玩,但好故事是有魔力的。

故事就像天空……帮孩子们学会抬头看天空吧。

 

阿甲 写于20139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