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年级的同学,如果每天有30分钟开展阅读活动,可以在结构上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孩子们大声读一两本书,一般以图画书为宜。如果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好的习惯,可以渐渐读长一点的作品。
为孩子大声读的活动,还可以加入一点引入和互动时间,但不必太长,适当调剂,收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行。
第二部分:持续默读时间。大约10-15分钟,开始不宜太长,最开始可能10分钟就好。
持续默读时间开始前,大约可以留2分钟准备时间,请孩子们自己选两到三本书,什么书都行,只要是自己爱看的就好。然后坐下来,尽可能不发出声音一起阅读,各看各的书,建议中途不要再起来去换书(所以准备时间很重要)。老师这时的作用非常关键,需要自己拿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安静地看自己的书。老师不宜做别的事情,也不宜专职维持秩序,碰到个别孩子不愿意读的,目视、小声提醒即可,只要不影响别的孩子,打盹也行。
上述方法,第一部分的大声读,也可称为“动态阅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阅读;第二部分的持续默读,主要是培养习惯,老师是第一模范,基础好的孩子是第二、第三模范……只要这些模范能起好带头作用,后来的孩子也很快就能跟上,渐渐也成为模范了。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一般处在“学习如何阅读”的阶段,正常情况下,到了中高年级,可以发展到“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那么孩子一开始是如何学会如何阅读的呢?核心思路是:模仿与练习。大声读和持续默读,都是提供给孩子模仿的样本。而持续默读,就是练习。
如果把阅读看作技能,可以与开车相比。学开车的人,其实是不必了解汽车运转的所有原理,也不必一一熟悉汽车上的所有零件的,只需经常练习,有个好师傅带一带就可以了,有特殊兴趣的人才会去研究汽车的原理。阅读也是一样的。除非是对语言学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人都不必对字、词、句进行特别的研究,只要有好的老师经常带一带,高高兴兴地多多练习,很快就能学会。等到喜欢上阅读、学会了阅读,回头再来看那些字、词、句,该明白的也就统统明白了^_^
所以,开家长会时要做什么?最关键的,请家长们坚持每天为孩子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就说北京有个叫阿甲的,女儿都五年级了,还在坚持天天给孩子读书呢,这件事既快乐,而且效用很高,比上任何一个课外班都省钱省事且更有效,O(∩_∩)O哈哈~
如果有条件的家庭,就是说父母都愿意和孩子一起阅读的,那么也推荐在家庭每天抽点时间,全家人一起持续默读。只要坚持,效果也是奇好的。
关于识字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我常常会拿出来复习,与你分享,以作参考。他在《写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
“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样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是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面的兴趣。当儿童还没有感到词的芳香,没有看见词的绚丽多彩的色调的时候,是不应当开始识字教学的;如果教师一定要这样做,那他就注定要使儿童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儿童最终将能克服这些困难,但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
阿甲 2010年11月12日晨于北京
附来信片段: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和老师们一起研究、和摸索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一年级孩子入学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从九月开学初,我们就一起将每天中午的12:50-13:20确定为固定的读书时间,引导孩子们做阅读,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老师跟我反映了一些问题,希望我帮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太合适的办法,所以想向您请教!
1、一年级孩子入学时间不长,由于学前教育情况不一样,家庭阅读氛围也不一样,导致孩子的识字量有很大差异,所以在同一时间指导阅读时难度很大。怎样能够想办法根据孩子的不同识字量推荐不同的童书呢?例外,对于那些平时很少读书,对读书也没有什么兴趣的孩子该怎么样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呢?
2、一年级的孩子是否适合同读一本书?如果适合,应该首先选择什么书阅读呢?
3、我们准备给一年级全体家长召开一个关于“阅读”的家长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向家长推荐一些好书,家长又应该读哪些方面的指导孩子阅读的书籍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