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书研读]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会谈论什么……

(2010-10-08 17:06:21)
标签:

童书

爱情

婚姻

家庭

成长

分类: 杂七杂八

    昨天收到童书研读会的通知信(主题:童书中的爱情、婚姻与家庭)之后,脑子里就时不时蹦出这句话: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以至于我不得不写点东西来梳理一下纷乱的思绪。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是美国作家卡佛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和收入它的短篇小说集的名字,已经有了中文版,译林社小二翻译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译得很棒,很好看。但我不推荐去读它,除非你的心理足够强健。卡佛写的很好看的文字透着一种我认为可以被称为“绝望”的东西——虽然也有足够的温情,然而仍然很绝望——即使是心理足够强健的人也会被其深深触动,除非那种所谓强健不过是麻木而已。

 

    之所以想起这本书,可能是因为我觉得它正好是那种站在童书的极端对立面的作品。它实在很真实,真实到令人绝望,有点柯特·科本的味道,那位伟大的歌手只好自己涅槃了;卡佛比他稍微好一点,酗酒成疾却没有要他的命,等日子好过一点居然戒酒成功,但乖戾的是偏偏死于后来的烟瘾带来的肺病。细细考究他们的成功,定是多多“得益于”不幸的家庭和童年;同时细细揣摩他们的早逝,似乎也与不幸的家庭和童年充满了瓜葛。

 

    爱情、婚姻、家庭、童年、成长……爱情、婚姻、家庭、童年、成长……爱情、婚姻、家庭、童年、成长……也是一种轮回。
    >>> 续聊爱的修行之八卦篇——话说一位遗弃孩子的妈妈……

 

    即使斩断了婚姻链,放弃了自己的下一代,据说那愤怒的能量也未必就此断绝,还可以发散给别人,通过别人传续。

 

    我好像扯远了。

 [童书研读]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会谈论什么……

    童书中的爱情与婚姻,我最想说的是《黑兔和白兔》。它又让我想到了爱德华·里尔的荒诞诗《猫头鹰与猫女郎》(The Owl and the Pussycat)。前者足够的终极,后者足够的滑稽。

 

    童书中的家庭,我最想说的是Now One Foot, Now the Other(繁体版译作《先左脚,再右脚》),围绕一段爷孙的亲情,催人泪下,非常写实,却极富象征意义。

 

    在童书中说爱情,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童话式的(或因此而反传统童话式的),“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永恒的主题,即使是“猫再也没有重生”的结局。一种是延续到亲情的,因为童年感受到的爱情实与亲情无法割离。

 

    在另一极上,在成年人的文学中谈论爱情,却很难是纯粹的,纯粹反而似乎可与矫情划上等号。从莫洛亚的《栗树下的晚餐》中闲谈的爱情故事,到卡佛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所谈论的,除了外表的优雅与粗俗之间的区别,我看不出内里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最后那对老夫妇的故事太有力量了,可惜太纯粹了,以至于卡佛不能光明正大地摆到桌面上,必须先像个“正常的”成年人那样先把水搅合到足够浑浊(足以引起“正常的”成年人浑浊的兴趣)之后才突然抛出来。其实如果是写儿童故事,卡佛完全可以把其它部分统统砍掉。

 

    那么成年人的文学与儿童故事在谈论爱情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可能是在“欲望”二字上。试想一想,假如是纯粹的、童话式的乃至根本上抛离了情欲的爱情故事,有几个成年人愿意读下去呢?而情欲与爱情之间又相距几何呢? 近读陶渊明的《闲情赋》,始知这位澹泊宁静的宗主也有“发乎情”之时,至于是否“止乎礼义”了就无据可考了。可即便有高明之士称之“白璧微瑕”,有“靡靡之音”之嫌,可为何这篇短赋读来是那么的荡人心魄,美得令人无限神往呢?我觉得原因很简单,因为写的人和读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成年人,回不去了,既来之则安之吧O(∩_∩)O~

 

    从这个意义上说,童书中的爱情根本上就是形而上的。

 

    然而这形而上的一课也是必修的,也只可能在童年时来修。

 

    试想,到成年时还有机会来修吗?实在是回不去了!

 

    与孩子有缘的人还可以来修,到童书里来修,狠狠地打了折罢^_^

 

阿甲 2010年10月8日写于红泥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