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书名著研读工作坊活动简纲

(2010-06-06 22:17:09)
标签:

读书会

童书

名著

儿童阅读

红泥巴

研读会

育儿

分类: 书语者

  (一)活动方式
  本工作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合作、分工互助、分享讨论的方式共同阅读,平时主要借助网络交流工具沟通、分享资源,在方便时约期聚会交流。

 

  (二)阅读范围
  1、适合儿童阅读的名著;
  2、大多数成员共同感兴趣的主题;
  3、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有一定助益的主题与作品。

 

  (三)目的与口号
  为自己读书,为乐趣读书;相互促进,相互滋养。

 

  (四)研读会渊源
  读书会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的瑞典的民间,主要是作为成年人互助学习、自我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后得到瑞典政府的支持而盛行,在20世纪90年代末,约有一半的瑞典成年人都参与了读书会。
  读书会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体系是美国的“名著读书会”,从知识界精英开始发动,延展到社会名流,后也拓展到儿童,以“合作探索式的讨论”为其重要方法,其倡导的阅读方法可见其创始人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读书会也开始蓬勃发展,并在儿童阅读推广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中国大陆地区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如亲子读书会、班级读书会、发烧友的读书会等,也渐渐开始探索起来。
  红泥巴童书名著研读会也是一个探索中的读书会模式,基本形式是与儿童阅读相关的成年人(主要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阅读童书名著,通过提升自身的阅读修养而带动身边儿童享受阅读。

 

  (五)图示研读会原理

http://landaishu.zhongwenlink.com/home/upload20083/2010667547880.jpg

  如图所示,研读工作坊的研读讨论只是阅读活动的一小部分,因为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调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先前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对象进行沟通的过程。研读准备和在研读活动中讨论交流是参与者完全自主的过程,实际上参与程度越深、对小组的贡献(对其他参与者的帮助)越大,参与者自身的收益也越大。

 

  (六)研读基本方法
  1、确定主题与素材;
  2、确定讨论框架与模式;
  3、确定分工;
  4、个体研读、准备;
  5、线上交流、分享资料与心得;
  6、聚会讨论。

 

  (七)示范讨论框架与分工
  以下示范框架仅仅是一种供参考的模型,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而且在实际的交流中,渐趋默契的讨论组完全可抛离既定的模型,阅读本身应当是鲜活的,充满趣味的。
  常见的讨论切入角度与分工如下:
  1、主题引入;
  2、作者资料;
  3、背景资料;
  4、相关研究;
  5、问题集;

  6、趣味细节;
  7、文本研究;
  8、发散反应;
  9、作品延伸形式;
  10、主题延伸。

 

  (八)参与者义务
  1、认领角色和任务;
  2、冒泡(通过Email或在论坛发言的形式);
  3、有所贡献(分享困惑、心得;分享资源);
  4、相互尊重。


 

    研读会网上分享讨论示范链接:

    [研读会分享]生命主题童书名著研读资料分享贴

    [研读会专题]如何从图画书的图画中读出故事?

    [研读会专题]关于自我认同的童书

    [研读会专题]5月唱图画书中的童谣(新增备选书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