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冬至的深夜,有个词,还有一串公式不知怎么钻到脑子里,挺有意思的。点亮灯,拿起纸笔草草记下来,免得第二天忘记了。趁还能看得明白,抄记如下:
童年体验
公理一: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
例1:不是常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吗?
公理二: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个。
公理三: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
推论一:由于成长的不可逆转性,童年对人的重大影响只有一次机会、一个方向。
假设一:已经成年的人,还可能通过重新体验童年的方式重塑自我。
定理一: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方式。
假设二:阅读关于童年的文学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但不限于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童年体验方式。
假设三:自己的童年回忆,是童年体验的一条最有效的通道。
【关于因果关系的猜想】
历史与现实,就像两潭内里相通的池塘。你在这一潭投下石块,那一潭必有涟漪。但你永远也无法确知这两者之间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例2: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形成,关于“力必多”的构想,无不诉诸于人的童年。
假设四:如果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能改变人的现状和未来,那么通过童年体验也同样可以做到。
问题一:通过有关童年的文学阅读(主要是儿童文学),是如何获得童年体验的?如何描述?
猜想:从他人的童年经验中获取参照、反思,超越自身的局限,比如男性获得女性的童年经验、生活条件优越的人获得苦难童年的经验、和平年代的人获得战争年代童年的经验,等等。
假设五:儿童文学的阅读是最具社会性的文学阅读。① 通常需要大人为孩子读;②
即使大人不读给孩子听,大人也常常需要“预览”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③
儿童文学起源于民间“说故事”的传统;……
假设六:儿童文学也是教育成年人的文学。① 最常见的方式——大人模仿更为优秀的教育方法;②
大人自身从中受益,与教育孩子无关,是自我教育的一部分。
至少因为儿童文学常常能向已经不再童年的成年人展现:
①
人类自由、天性的一面;
②
被遗忘的艺术之魂;
③
哲学寻根;
④
成长的双重性——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压抑的另一面;
⑤
“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