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捐助四川地震汉旺病童 |
分类: 情系四川 |
关于那位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女孩,我了解得比较多,对于事情的缘起我再补充一下。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是在2008年6月21日下午,四川绵竹汉旺镇群新村,仁爱学堂搬进竹林上课大约半个月,我去主持那个学堂有一个星期了。有一个阶段的日志记录了那段日子,所以我现在可以准确回忆起具体的时间。
6月21日的日志中记有:“下午,有一位特殊的女孩潘玉丽自己跑到学堂来想报名上学。她已经十三四岁,该上中学的年纪,但上完幼儿园就没有再上过学,她是妈妈带着她改嫁到这个村来的,她有先天的心脏病,活动稍微强烈一点(比如一口气走几百米)就感到力不可支,需要蹲下来休息。她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这些情况是我们从旁了解到的。我们很同情她的遭遇,但不敢贸然接受她报名,便请其他孩子邀请她妈妈到学堂来。她妈妈介绍,由于家庭条件很困难,一直没办法为这孩子动手术(据说医生认为可以通过手术使其康复),所以这样的状况持续到现在,也没有学校愿意(敢于)接受她的孩子上学。我们对她妈妈说,学堂随时欢迎这女孩到这里来上课、读书,她可以量力而行,不必跟着课程,愿意到哪个班就可以到哪个班(建议先从低年级班上起),据我们短暂的观察,这女孩有一定的学习和沟通能力,而且对读书非常渴望,希望家长能克服困难,尽量每天接送,不行的话请其他同学陪同上学放学。”
当时那女孩自己跑来,想要跟着一起听课。看得出来有些孩子很不喜欢她,而且熟悉村民情况的熊英老师也很犹豫不想接收。说实话我很是奇怪,因为在我看来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愿意来读书都是可以开始的。于是请另外的孩子找来她的妈妈。她妈妈看起来也不太想让女孩来“添麻烦”,但那女孩非常想来,我便劝说她妈妈一定想办法送她来。
当天下午,临放学集中时的照片中就有她,那位穿深红衣服的女孩: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9
从那天起直到我们撤离学堂,她一直都坚持来上学。实际上21日下午我送那群孩子回家时就发现,她的家离学堂非常近,或许可以算是最近的一家。但就是这一小段路,她也要中间蹲下来歇三四回。其他几个孩子一路疯跑,我请他们慢一点等等潘玉丽,他们开始有点不愿意,但看我很坚持,也就等她一起走。
6月22日的日志记有:“3、下午群新村学堂的兴趣与阅读课照常进行,那位名叫潘玉丽的女孩中午不肯回家,另一个小女孩唐夷陪着她,一起看书画画。潘玉丽的妈妈和后父也先后来到学堂,妈妈给她送来了干粮。我和他们又聊了一轮,知道这个女孩有一年多闷闷无语,不知何故。我观察了一下,她原来真的不识字,看书完全只看图。于是我带着她借书,她说要看《白雪公主》,我就给她找了一本,读给她听,她听得很投入。”
那天拍下了好几张关于她的照片: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9/object/1
雨中学堂中午还有两个孩子在看书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9/object/2
图书室依然是天堂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9/object/3
开小灶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9/object/4
孩子中午都不肯回去,妈妈只好送干粮来了。
说实话,开始那几天我是比较着急的,很想能找到某种方法帮助这女孩快速进入阅读状态,所以也请其他几位志愿者老师帮忙,给她开开小灶。而实际上她主要是来听我们说故事的,基本上就呆在1-3年级组的课堂上听故事,如果老师不讲故事了,比如带孩子们背诗,她就自己走开到一边去翻书(看画)。我们几位志愿者,谁要是有空了,就过去帮她读一两个故事。我也尝试过引她同时认认字,一页书只认3个字就翻过去,可就这3个字,她翻几页就又不耐烦了。从她的反应看,我觉得她的基本智力水平不差,但可以肯定以前从来没有人认真地教过她,她的注意力和耐性都很差,只有在听故事时例外。
6月23日的日志记有:“今天我仍然特别留意了那位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大女孩潘玉丽(前两天误写为黄玉丽,她随母姓),她实在是对阅读非常渴望,虽然很难得说一两句话,但只要有机会就拉着我给她读书,我实在忙不过来就请一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孩子为她读。看到她那样的渴望——渴望从那些文字中汲取营养——我觉得实在应该为她做些什么。”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00/object/2
小孩子在念书给潘玉丽听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00/object/5
后排左边的那位女孩——她已经渐渐融入到孩子群中
这天,令我特别高兴的是,这个女孩渐渐能被其他孩子接受,当然主要是1-3年级的那些偏小的孩子,他们比大孩子更加善良,也没有那么多成见。——每当我看到其他孩子有意无意排斥她时,总是感到很难受,我觉得太不公平……
看看照片上那位站在后排左边露出笑脸的女孩,你能想像生活对她是多么的不易吗?
6月24日的日志记有:“今天我给潘玉丽安排了特别的课程,和她一起找了一本没有封皮的画书,内容是迪斯尼动画故事,其中的《爱丽丝漫游奇境》非常吸引她。这本书的字很大,配有拼音。我带着她一页一页读,试用指读的方法请她跟着读,每页只要她能认识三个字,我们就继续读下去。开始她不太适应,但后来做得越来越好。不过也许是身体原因或是习惯使然,她只坚持了5页就无法继续了。即使这样,她的进步还是很大,已经可以较完整地读几句话,这对她来说非常不容易。与年龄小的孩子相比,她对故事的领悟能力稍强一些,但模仿语言的能力却弱了很多,很难跟读,常常要换成自己的话重述。我想,或许还是要尽可能多地为她读书才能顺利地克服吧,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法。我邀请学堂里的老师都抽时间来给她读书。”
第五天上午,我特意打电话与新浪早教的张教授商量,请教对这个女孩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张教授的意见是,因为我没有可能长时间教这个孩子读书、识字,所以最好还是侧重于让她听故事,越多越好,主要是培养她的兴趣和在故事中获取智慧的力量。我感觉这个意见很实在。因为如果不能解决她的身体健康问题,无法请她的家人更为积极努力,短时间的文化教学几乎没有意义。我当时已经计划6月28日离开,然后到7月10日再回来,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来做这件事了。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03/object/2
陈超老师单独辅导潘玉丽
后面的几天,我没有再尝试教她一个一个地认字,只是想办法让她多听到、参与一些故事,其他的志愿者也抽空在帮助她。不过我们能做的事情实在很有限。
6月28日我离开了竹林学堂,之后没能再回去。萝卜探长继续主持,直到7月5日学堂全部撤离。
后面的故事,就是石榴妈的了。